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增加 3,61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位于北京,是一个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位于北京,是一个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

==历史==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前身为于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和1930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1950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上述三个研究所的部分资料、标本和设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和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二者分别于1953年和1957年进一步发展为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之后1962年两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

==基本内容==

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研究领域==

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行为,濒危机制、保护策略与措施,探索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生存力的关系。在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面上探索动物多样性功能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研究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育、珍稀濒危物种贸易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及研究,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有害动物的繁殖行为和动植物协同进化关系,揭示害虫、害鼠种群爆发成灾的生态学机理,发展无公害生态控制理论;研制昆虫和害鼠信息素、生长调节剂和不育疫苗等无公害的生物制剂;研究杀虫剂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的降解机理;发展控制有害生物的新技术、新途径、新方法。为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项目==

动物研究所目前承担在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13项,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攀登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6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1项,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8项,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9项。

2003年,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使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和GPS项圈对滇金丝猴自然种群开展研究工作.

2003年,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大足鼠耳蝠为食鱼蝙蝠,这是在亚洲首次发现会抓鱼的蝙蝠.

1999年,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辽宁长海县发现黑脸琵鹭繁殖,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黑脸琵鹭繁殖记录.

==特点==

动物研究所设有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动物进化与系统学所级重点实验室。

动物研究所挂靠的学术组织有: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

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Insect Science》、《Integrative Zoology》、《Current Zoology》、《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
64,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