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刘锦藻

增加 2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刘锦藻 ''' (1862年—1934年),原名安江,字澄如, [[ 浙江 ]] 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南浔首富刘镛次子,承继于从父刘锵。清 [[ 光绪 ]] 元年(1875)他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举人,二十年(1894)进京赶考,与南通 [[ 张謇 ]] 同榜甲午科 [[ 进士 ]] 及第,并一起参加 [[ 殿试 ]] ,张謇中了 [[ 状元 ]] ,俩人成为挚友。刘澄如先生一生涉及经商、从政与文献研究,特别是在实业方面子承父业,并使家族产业进一步扩大,蜚声江南。著有《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ref>[http://bbs.tianya.cn/post-books-548996-1.shtml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帖 读《清朝续文献通考》],天涯社区,2015-10-16</ref>,为《十通》之一,在中国 [[ 文献学 ]] 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简介==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举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进士。次年,在海岛教会侵占湖州尊经阁、颜鲁公祠、曹孝子祠房屋中,曾率地方缙绅向 [[ 美国 ]] 按察使署据理力争,使教会占地阴谋不能得逞。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出资助赈 [[ 陕西 ]] 灾民,依例授四品京堂候补衔。同年写成《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进呈,赏内阁侍读 [[ 学士 ]] 衔。1925年出巨资修复清 [[ 东陵 ]] [[ 溥仪 ]] 赠“温仁受福” [[ 匾额 ]] 。70岁寿辰时,溥仪又赠以“凤池耆硕”匾额。汤寿潜总理浙江,刘锦藻囊助建设 [[ 沪杭铁路 ]] ,任董事兼副理。还在 [[ 杭州 市|杭州]] 入股浙江兴业 [[ 银行 ]] ,在 [[ 上海 ]] 设大达轮埠,在南浔与别人合资举办浔震电灯公司。此前,为纪念其亡兄刘安澜,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建造一座幽雅花园,以 [[ 赵孟頫 ]] 莲花庄之意,取名小莲庄。又奏请光绪皇帝恩赐圣旨,于小莲庄侧建造规模宏大的刘氏家庙。在南浔、上海、青浦及上虞等地购有大量庄田,仅义庄登记在册的,就有1万余亩。刘家曾以庄田收租所得,为刘氏家族办家塾,创义举,济族人。
==人物生平==
=== 仕途===
1875(光绪元年)藻中秀才,1888年(光绪十四年)中举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进京赶考,与南通的张謇同榜甲午科进士及第,并一起参加了殿试。张謇中了状元,刘锦藻则为两榜进士。他与张謇从文墨之交,成为挚友。时有萧山汤寿潜,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与张謇同为 [[ 康有为 ]] [[ 梁启超 ]] [[ 谭嗣同 ]] 等创设的“强学会”会员,交往密切,经张謇的介绍,刘锦藻与汤寿潜也交上了朋友,从此与南浔结下了缘。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 戊戌变法 ]] ”(即百日维新)失败,慈禧太后临朝专政,清查“强学会”,汤寿潜从 [[ 北京 ]] 潜回杭州。适清废科举,刘锦藻倡议浔溪书院,常课外,并授经史、时务、策论,推举汤寿潜来南浔主讲新课,出任浔溪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崇尚新学。在刘锦藻的引荐下,汤寿潜也结识了庞莱臣、 [[ 周湘龄 ]] [[ 蒋汝藻 ]] [[ 张钧衡 ]] 等镇绅。
=== 从商===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为抵制英美商向清政府以 [[ 铁路 ]] 借款为诱饵,企图掠夺 [[ 苏杭甬铁路 ]] [[ 浙赣铁路 ]] 之权,汤寿潜与刘锦藻约浙江绅商在上海集议,拒绝英美借款,决定在浙江自造铁路,创办浙江铁路公司。举汤寿潜和刘锦藻为正副总经理,庞莱臣、周湘龄、蒋汝藻、张钧衡等当选为董事,并投了资。以刘锦藻为首的南浔财团,成了浙江铁路公司的支柱,积极参予保路运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1月,为抵制外国银行侵占 [[ 金融 ]] 市场和开发地方 [[ 经济 ]] ,刘锦藻与汤寿潜倡议浙江铁路公司集资100万元,在杭州创办 [[ 浙江兴业银行 ]] ,为 [[ 浙江 ]] 第一家 [[ 商业 ]] 银行,发行钞票,流通市场,刘锦藻、庞莱臣、周湘龄、张钧衡都投了资。刘锦藻还参与倡议在杭州举办高等工业学堂,设 [[ 建筑 ]] [[ 机械 ]] 两科,培养工业技术人才。
刘锦藻承父业,经营淮盐,设扬州盐场,为淮盐的大 [[ 盐商 ]] 。在通州设垦牧公司,在上海设大达轮船公司和码头,还经营 [[ 房地产 ]] ,扬州设有经租帐房,杭州、莫干山均有别墅。并广开当铺,在南浔投资浔震电灯公司,开设刘振茂绸缎局。
=== 藏书===
经商之余,性喜藏书,他曾任职于内阁,颇得内阁大库藏书之便,通籍后开始网罗典籍,其藏书处曰“坚匏庵”,不乏善本。出游则携书相随,晚年在 [[ 青岛 ]] 有“静寄庐”,收藏古籍已具规模。现扬州市 [[ 图书馆 ]] ,仍收藏着当年刘锦藻的部分藏书。他最大贡献则是在 [[ 学术 ]] 方面,进入中年以后,淡泊于做官,沉溺于 [[ 清朝 ]][[ 史料 ]] 的整理和 [[ 旅游 ]] 。他独自穷20多年之功力,于1921年编成了一部多达400卷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上接《清文献通考》,下至清末民初,网罗考订清一代文献,博征群籍,一朝典章制度,灿然大备。“嘉业堂”藏书,始于刘锦藻,其子刘承干,继承父业,成为藏书大家<ref>[https://www.sohu.com/a/277331387_523187 民国藏书第一人:南浔“傻公子”刘承干] ,搜狐,2018-11-23</ref>。
=== 慈善事业===
他关心 [[ 社会 ]][[ 慈善 ]][[ 事业 ]]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美国南监理会 [[ 教士 ]] 韩明德(美国人)在湖州海岛围地建教堂(海岛堂)侵占尊经阁、颜鲁公祠,曹孝子祠等房地50余亩,湖郡邑绅累经交涉无效,后诉讼上达京师总理衙门,均以涉外关系,未获结果。刘锦藻与韩教士曾有交往,约张弁群同访,据理洽谈,退地问题获得解决。他在南浔创建义仓俗称积谷仓,贮备稻谷,救济贫民。特别在兴学方面,对地方曾作了贡献。1916年(民国五年),他在积谷仓内创建孺嫠小学,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初级 [[ 小学 ]] ,供孤苦 [[ 儿童 ]] 免费入学。1929年( [[ 民国 ]] 十八年),他把孺嫠小学归并南浔 [[ 中学 ]] ,开办南浔中学附属小学,还捐款5000元作为 [[ 基金 ]] 。他在刘氏义庄置庄田,设家塾,供本族贫寒子弟免费入学。
==参考文献==
125,7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