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夏洛特·佩里昂

增加 6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回到法國之後,柯比意請求她支援〈光輝之城〉計畫。她以現代藝術家聯盟成員的身分,參與了「可用形狀」運動(Formes utiles);後來,她並特地撰寫〈居住藝術〉一文。這篇文章既可當實用指南,亦是一篇宣言,於1950年8月刊載於期刊〈技術與建築〉。在這篇文章中,她大力讚揚留白觀念,認為那是「思考與感動的唯一可能性」。然而,她也另外有一個野心,那就是盡可能製造最多作品。1952年,她與友人尚.普魯維(Jean Prouvé)所創立的工廠簽訂合作協定,根據合約,她要負責改良既有式樣,同時設計新款家具。於是,在巴黎的大學城裡,墨西哥之家和突尼西亞之家的書櫃誕生了;此外還有由史提夫.西蒙藝廊(Steph Simon)在後來15年中陸續出品的許多家具物件。1955年,她在東京舉辦一次大規模展覽,名為「綜合藝術」(Synthèse des Arts),結合了她自己的設計作品、畫家雷捷(Fernand Léger)和柯比意的畫作與織毯。她也為法國航空公司在倫敦、東京和里約熱內盧的辦事處設計格局裝潢佈置。<br>
在生涯尾聲,她回歸群山懷抱。1967到89年間,這位天生的冒險家,滑雪好手兼經驗老到的健行者,成為阿爾克(Les Arcs)滑雪站的工程主設計師。她主持一間研究室,構思兼顧都市生活、建築風格、滑雪設施與各建築中的佳句,目的在讓這座滑雪站能像徵「天空、山野與人類之間的完美和諧」。1993年,她還替聯合國文教組織設計了一座茶之屋(Maison de thé)。她在96歲高齡與世長辭,去世前兩星期,仍在修改她最後一件設計原型。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img src="https://www.ppaper.net/ckfinder/connector?command=Proxy&type=Images&currentFolder=%2f&fileName=Le%20Corbusier%E3%80%81Pierre%20Jeanneret%E3%80%81%E8%88%87Charlotte%20Perriand%E5%89%B5%E9%80%A0%E7%9A%84%20Grand%20Comfort%20(LC2)%20%E9%AB%98%E8%B2%B4%E8%88%92%E9%81%A9%E6%89%B6%E6%89%8B%E6%A4%85%E5%A4%A7%E5%9E%8B%E6%AC%BE%EF%BC%8C1928%E5%B9%B4%C2%A9%20F_L_C_%20_%20Adagp%2C%20Paris%2C%202019%20%C2%A9%20Adagp%2C%20Paris%202019%20%C2%A9%20AChP%20%20.jpg" width="250"></center><small>高貴舒適扶手椅大型款<br>[https://www.ppaper.net/page/1106 圖片來自PPAPER]</small> |}
==設計風格==
夏洛特.佩里安的設計為家具界帶來革命,同樣地,她的方法也革命性地影響了室內建築。當她來到柯比意及尚納黑的工作室時,可以這麼說,那支團隊絲毫沒有應用金屬管的經驗。柯比意於1925年就研發的一套計畫:「格子、椅子和桌子」,結果是透過她,才能將設計巧思轉為實體呈現。1928年,在助手同心協力之下,她設計出知名的長搖椅LC4,從構思、設計到定稿,全由她一手包辦。這張椅子在1929年由Thonet公司出品,從1965年起,則改由卡希納(Cassina)家飾生活製造,以回應柯比意的一項計畫,他一直想要一張休憩沙發。這張椅子以金屬管製成,可以順著一個機關滑動,藉此變化出好幾種樣式。夏洛特生在機械時代,事先參考了許多飛機型錄,才做出腳架的U字流線造型。她很早就揮別裝飾工作,遵循阿道夫.魯斯的箴言:「把最好的做到最完美。」她把這句話詮釋為:「將最簡單的部分再簡化」。這種將既有物件不斷加以改善的邏輯最後引爆一場美學革命:骨架不需刻意隱藏,反而應該赤裸裸地呈現出來,讓它本身自成一項完整的美感元素。<br>
1,9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