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8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國樂-彈撥樂器(100種中國符號-21)''' 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 遠在三千多年前…”
'''國樂-彈撥樂器(100種中國符號-21)'''
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
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筑、箏,秦代的弦,漢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揚琴等等。<ref>[https://www.tco.gov.taipei/cp.aspx?n=E0FC264333EEE7D1 台北市立國樂團-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ref>
彈撥樂器,大多以 彈片 或 指甲 撥弦來發出聲音。左右兩手皆有不少的技巧。
彈撥樂器的特色是餘音較短,聲音是顆粒狀的 ,所以必須以滾奏或是輪音來演奏長音。
可分為橫式及豎式兩大類:
橫式:古箏、古琴、揚琴等。<ref>[https://read.muzikair.com/us/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 MUZIKAIR -古琴與古箏的現代復興]</ref>
豎式:柳琴、琵琶、三弦、阮咸等。
[[File:古琴與古箏.jpg|thumb|right|
[https://storage.muzikair.com/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wp5G3WITmLOoBbscPuJVDvOjFXfvU7ZbzYJDVW11.jpeg 原圖連結]
[https://read.muzikair.com/us/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圖片來源 muzikair 」] ]]
==古箏==
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古箏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因為發音箏箏的音響而得名,又因為春秋戰國時流行於秦國一帶,又稱秦箏。
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1dbb790744419ad9?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7bc3b157 快資訊 -古箏調琴碼的使用方法]</ref>
==古琴==
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又稱瑤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ref>[https://trd-music.tnua.edu.tw/zh_tw/TrdMusicDep/theory/Chhin 傳音 - 古琴又名七絃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保守的說法是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ref>
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
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ref>[https://www.taipeiqinhall.com/aboutguqin.html 中華古琴學會 - 琴為何物?琴箏不同。]</ref>
==揚琴==
[[File:揚琴.jpg|thumb|right|
[https://www.taipeiqinhall.com/uploads/2/5/2/3/25231986/published/18.jpg?1501752431 原圖連結]
[https://www.taipeiqinhall.com/aboutguqin.html 「圖片來源 」] ]]
是所有國樂器之中,「弦」最多的哦!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ref>[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158341&blogId=10121 國樂樂器介紹-揚琴]</ref>
因為它的音色柔和優美,而且音律非常廣泛,又可以像鋼琴一般一手伴奏一手敲旋律,是一種很棒的樂器。
在國樂團裡還是編制為「擊弦樂器」。
==柳琴==
[[File:柳琴.jpg|thumb|right|
[https://tradition.music1688.org/wp-content/uploads/2017/10/1.jpg 原圖連結]
[https://tradition.music1688.org/%E6%B1%90%E6%AD%A2%E6%9F%B3%E7%90%B4%E6%95%99%E5%AD%B8%E5%9F%BA%E9%9A%86%E4%B8%AD%E9%98%AE%E6%95%99%E5%AD%B8%E5%8F%B0%E5%8C%97%E6%9F%B3%E7%90%B4%E8%80%81%E5%B8%AB/「圖片來源」] ]]
柳琴已成為一見很有特色的獨奏樂器,在重奏、 協奏、合奏、輕音樂領奏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能適應國樂團需要,而且在交響樂團中,也十分融洽、和諧。
起源於滿清的一種撥弦樂器,又名柳葉琴、小琵琶、土琵琶、聞子靈。<ref>[https://sites.google.com/site/sitesmes986219/zhong-ruan-jian-jie/liu-qin-jian-jie Google Sites - 柳琴-簡介、起源、演奏方式]</ref>
柳琴外形像琵琶但略小,彈奏柳琴戲的柳琴為2弦7品,音域1個半八度,右手中指戴一竹筒或牛角筒「柳琴套」。是柳琴戲、泗州戲和亂彈的主要伴奏樂器。
近年來,柳琴成為民族樂團的高音樂器,開始出現專為柳琴而寫的獨奏曲、協奏曲。
==琵琶==
[[File:琵琶.jpg|thumb|right|
[https://i.ytimg.com/vi/f3lGCrBxLPI/maxresdefault.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90%B5%E7%90%B6&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17NdJ_IITAtxRQogrN9J6ZVnr0zA:1588757254380&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IhKD-9Z7pAhUJGaYKHZ3WA9cQ_AUoAXoECBMQAw&biw=1212&bih=569#imgrc=WSzcWS9qI5eIiM「圖片來源 」] ]]
琵琶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主要彈撥樂器。琵琶本來叫作「枇杷」,最早是彈撥樂器的通稱。<ref>[https://trd-music.tnua.edu.tw/zh_tw/TrdMusicDep/theory/Phipha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 琵琶|傳音 ]</ref>
「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批,引手為把」(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批把」(琵琶)。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
其外型與魯特琴及烏德琴類似,可能源自共同的祖先。中國古代記錄對它的起源有多種猜測,杜摯認為源自秦朝末年;劉熙認為這種樂器起源自遊牧的胡人。
==三弦==
張3根弦,故名「三弦」。或為秦朝樂器「弦鞀」所演變而成。<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4688397 知乎- 一篇關於三弦的初初初步介紹]</ref>
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
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三弦稱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長122厘米,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三弦稱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長95厘米。
==阮咸==
七賢中,[[嵇康]]、[[阮籍]]都是音樂高手,但阮咸才是真正的音樂天才和大家。神一般的存在:竹林七賢之—阮咸(230-281 A.D.)。<ref>[http://art.tnnua.edu.tw/ethnomu/room_pa2.htm art.tnnua - 其樂人樂事]</ref>
阮咸對當時的琵琶在形制和結構方面進行了很多的優化,高了音量、拓寬了音域,而且音色優美動聽,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阮咸還豐富了樂器的表演技巧,並專門為他創作作品。
正因如此,後人將其改造後的琵琶稱為「阮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樂器!<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ruanxian/ 趣歷史- 阮咸 ——魏晉時期名士,“ 竹林七賢 ”之一]</ref>
現製的阮咸,以檀木為側框,以桐木為琴面,圓胴較厚,頸桿比較長,有十七品、二十四品,設有四條絃,兩條絃同定音,轉調時,空弦定音以此類推。<ref>[http://www.giem.ntnu.edu.tw/per/student_paper.php?Sn=4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 ]</ref>
阮咸經由改良之後,現在有大阮、中阮、小阮三種規格,也就形成低音阮、中音阮、高音阮之分。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xbfpuccXo}}
【古琴Guqin】《梅花三弄》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lGCrBxLPI}}
【琵琶pipa】烟花易冷-音若子兮
==參考資料==
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
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筑、箏,秦代的弦,漢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揚琴等等。<ref>[https://www.tco.gov.taipei/cp.aspx?n=E0FC264333EEE7D1 台北市立國樂團-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ref>
彈撥樂器,大多以 彈片 或 指甲 撥弦來發出聲音。左右兩手皆有不少的技巧。
彈撥樂器的特色是餘音較短,聲音是顆粒狀的 ,所以必須以滾奏或是輪音來演奏長音。
可分為橫式及豎式兩大類:
橫式:古箏、古琴、揚琴等。<ref>[https://read.muzikair.com/us/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 MUZIKAIR -古琴與古箏的現代復興]</ref>
豎式:柳琴、琵琶、三弦、阮咸等。
[[File:古琴與古箏.jpg|thumb|right|
[https://storage.muzikair.com/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wp5G3WITmLOoBbscPuJVDvOjFXfvU7ZbzYJDVW11.jpeg 原圖連結]
[https://read.muzikair.com/us/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圖片來源 muzikair 」] ]]
==古箏==
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古箏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因為發音箏箏的音響而得名,又因為春秋戰國時流行於秦國一帶,又稱秦箏。
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1dbb790744419ad9?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7bc3b157 快資訊 -古箏調琴碼的使用方法]</ref>
==古琴==
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又稱瑤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ref>[https://trd-music.tnua.edu.tw/zh_tw/TrdMusicDep/theory/Chhin 傳音 - 古琴又名七絃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保守的說法是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ref>
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
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ref>[https://www.taipeiqinhall.com/aboutguqin.html 中華古琴學會 - 琴為何物?琴箏不同。]</ref>
==揚琴==
[[File:揚琴.jpg|thumb|right|
[https://www.taipeiqinhall.com/uploads/2/5/2/3/25231986/published/18.jpg?1501752431 原圖連結]
[https://www.taipeiqinhall.com/aboutguqin.html 「圖片來源 」] ]]
是所有國樂器之中,「弦」最多的哦!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ref>[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158341&blogId=10121 國樂樂器介紹-揚琴]</ref>
因為它的音色柔和優美,而且音律非常廣泛,又可以像鋼琴一般一手伴奏一手敲旋律,是一種很棒的樂器。
在國樂團裡還是編制為「擊弦樂器」。
==柳琴==
[[File:柳琴.jpg|thumb|right|
[https://tradition.music1688.org/wp-content/uploads/2017/10/1.jpg 原圖連結]
[https://tradition.music1688.org/%E6%B1%90%E6%AD%A2%E6%9F%B3%E7%90%B4%E6%95%99%E5%AD%B8%E5%9F%BA%E9%9A%86%E4%B8%AD%E9%98%AE%E6%95%99%E5%AD%B8%E5%8F%B0%E5%8C%97%E6%9F%B3%E7%90%B4%E8%80%81%E5%B8%AB/「圖片來源」] ]]
柳琴已成為一見很有特色的獨奏樂器,在重奏、 協奏、合奏、輕音樂領奏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能適應國樂團需要,而且在交響樂團中,也十分融洽、和諧。
起源於滿清的一種撥弦樂器,又名柳葉琴、小琵琶、土琵琶、聞子靈。<ref>[https://sites.google.com/site/sitesmes986219/zhong-ruan-jian-jie/liu-qin-jian-jie Google Sites - 柳琴-簡介、起源、演奏方式]</ref>
柳琴外形像琵琶但略小,彈奏柳琴戲的柳琴為2弦7品,音域1個半八度,右手中指戴一竹筒或牛角筒「柳琴套」。是柳琴戲、泗州戲和亂彈的主要伴奏樂器。
近年來,柳琴成為民族樂團的高音樂器,開始出現專為柳琴而寫的獨奏曲、協奏曲。
==琵琶==
[[File:琵琶.jpg|thumb|right|
[https://i.ytimg.com/vi/f3lGCrBxLPI/maxresdefault.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90%B5%E7%90%B6&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17NdJ_IITAtxRQogrN9J6ZVnr0zA:1588757254380&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IhKD-9Z7pAhUJGaYKHZ3WA9cQ_AUoAXoECBMQAw&biw=1212&bih=569#imgrc=WSzcWS9qI5eIiM「圖片來源 」] ]]
琵琶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主要彈撥樂器。琵琶本來叫作「枇杷」,最早是彈撥樂器的通稱。<ref>[https://trd-music.tnua.edu.tw/zh_tw/TrdMusicDep/theory/Phipha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 琵琶|傳音 ]</ref>
「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批,引手為把」(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批把」(琵琶)。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
其外型與魯特琴及烏德琴類似,可能源自共同的祖先。中國古代記錄對它的起源有多種猜測,杜摯認為源自秦朝末年;劉熙認為這種樂器起源自遊牧的胡人。
==三弦==
張3根弦,故名「三弦」。或為秦朝樂器「弦鞀」所演變而成。<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4688397 知乎- 一篇關於三弦的初初初步介紹]</ref>
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
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三弦稱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長122厘米,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三弦稱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長95厘米。
==阮咸==
七賢中,[[嵇康]]、[[阮籍]]都是音樂高手,但阮咸才是真正的音樂天才和大家。神一般的存在:竹林七賢之—阮咸(230-281 A.D.)。<ref>[http://art.tnnua.edu.tw/ethnomu/room_pa2.htm art.tnnua - 其樂人樂事]</ref>
阮咸對當時的琵琶在形制和結構方面進行了很多的優化,高了音量、拓寬了音域,而且音色優美動聽,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阮咸還豐富了樂器的表演技巧,並專門為他創作作品。
正因如此,後人將其改造後的琵琶稱為「阮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樂器!<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ruanxian/ 趣歷史- 阮咸 ——魏晉時期名士,“ 竹林七賢 ”之一]</ref>
現製的阮咸,以檀木為側框,以桐木為琴面,圓胴較厚,頸桿比較長,有十七品、二十四品,設有四條絃,兩條絃同定音,轉調時,空弦定音以此類推。<ref>[http://www.giem.ntnu.edu.tw/per/student_paper.php?Sn=4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 ]</ref>
阮咸經由改良之後,現在有大阮、中阮、小阮三種規格,也就形成低音阮、中音阮、高音阮之分。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xbfpuccXo}}
【古琴Guqin】《梅花三弄》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lGCrBxLPI}}
【琵琶pipa】烟花易冷-音若子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