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佘山天文台

增加 2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佘山天文台7.jpg|350px|缩略图|右|<big>佘山天文台</big>[http://www.wujiangtong.com/UpFile/image/20141225/201412250936248125_%E4%BD%98%E5%B1%B1%E5%A4%A9%E6%96%87%E5%8F%B01.jpg 原图链接][http://www.wujiangtong.com/webpages/DetailNews.aspx?id=13244 来自 吴江档案局 的图片]]]
'''佘山天文台''',又名佘山观象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是一座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一座天文台。该天文台由法国耶稣会司铎蔡尚质募款修建,并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安装了自法国订购的双筒折射望远镜和天文台的铁质圆顶。建成后,佘山天文台以星象和[[太阳黑子]]观测为主要工作,期间还曾经参与过[[地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该天文台的经费受到影响并一度陷入瘫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天文台被中国科学院接管并重新投入科研工作,直至1987年在周边新的射电[[望远镜]]和天文观象台建造完成后正式面向游客开放。佘山天文台于2002年和2013年先后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www.astron.ac.cn/bencandy-4-8958-1.htm 佘山天文台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之文</ref>
==结构==
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佘山天文台出版《余山天文台年刊》,至1942年因经费问题而停刊,共计出版21卷。
由于佘山脚下稻田遍布,[[空气]]中[[水蒸气]]几乎终年饱和,气流在沿着山坡上升后会造成星象抖动,这导致佘山天文台在一年中适于观测的时间不到100天。此外,当风速达到每秒8米时,庞大的望远镜还会阵阵摇晃,严重影响观象。当时天文台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包括蔡尚质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都很认真,自望远镜安装完毕后的25年间,他们共拍摄了1.2万多张太阳照片,手绘日影图7000余幅,在太阳黑子与地磁关系、太阳自转等课题上有所论著,并编过一卷《赤道星图》。蔡尚质在任时,天文台还曾用大望远镜摄下3000余张星空照片。[[宣统]]二年(1910年),哈雷慧星出现时,佘山天文台进行过有价值的观测,并留下一批宝贵的[[照片]]。他们也进行了太阳黑子的拍摄。其时,工作人员大多是外国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佘山天文台台长、[[法国]]耶稣会司铎蔡尚质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5/3do5k8g45c.html 蔡尚质],名人简历</ref> 编算了[[赤道带]]-0°50′~+0°50′中1.4万颗[[恒星]]照相星表,使该台的星表工作居当时的国际领先地位。
1949年至1962年期间,佘山观象台主要从事照相天体测量,太阳黑子观测,[[太阳]]活动研究和[[天体力学]]的研究,其中以测定疏散星团自行着称。其中在1957年,佘山观象台开始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苏联系统的太阳黑子观测,直至1960年结束。1962年以后,佘山天文台还增加了人造卫星的观测等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除保持原有工作外,佘山天文台还进行人造卫星的多普勒测速和[[人造卫星]]的[[激光]]测距,人造卫星的精密定轨、轨道预报和资料处理等工作,承担了激光卫星的预报任务,参加了中国的卫星测地工作,是中国国内激光联测的负责单位,也是中国国内用新技术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计划的唯一单位。1949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佘山工作站(包括佘山观象台)取得科研成果累计有27项,其中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的有2项,获[[中国科学院]]成果二等奖的有2项,获上海市成果三等奖的有1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国外的联系和交往日趋频繁,并多次派人出国访问、进修或工作,并成为了[[中国]]国内贮存天文照片最多的单位。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