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双调

增加 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双调 ''' ”,宫调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名称历史==
汲古阁刻《六十名家词》的校注,万树《 [[[[ 词律 ]]]] 》,清《钦定词谱》,都用这个名词。这其实极不适当。“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吴子律的《莲子居词话》中已指出万树的错误,但杜文澜在《词律校勘记》中还在引述了吴子律的批评后加一句道:“此论存参”。这是因为杜文澜不敢冒犯《 [[ 钦定词谱 ]] 》的权威性,因而不敢对吴子律的批评表示同意。
“双调”这个名词在 [[ 宋代 ]] 还没有这样的用法。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墨庄漫录》记载一个故事,据说“宣和年间,钱塘人关子东在毗陵,梦中遇到一个美髯老人,传授给他一首名为《太平乐》的新曲子。关子东醒来后,只记得五拍,过了四年,关子东回到钱塘,又梦见那个美髯老人。老人取出 [[ 笛子 ]] 来把从前那个曲于吹了一遍,关子东才知道是一首重头小令。以前记住的五拍,刚是一片。于是关子东依照老人所传的曲拍,填成一首词,题名为《桂华明》”。按“桂花明”这个词调,至今犹存。此词分上下叠,每叠五句。上下叠句式音韵皆同,故曰“重头小令。”这是明见于宋人著作的,可知宋代人称这类词为重头小令而不称为“双调小今。”(“重”字读平声,是“重复”的重。)
==宫调==
宫调,即古代 [[ 音乐 ]] 的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的各个音级,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审察其间的诸种 [[ 逻辑 ]] 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仅仅把“宫”理解为调高概念,把“调”理解为调式概念,只是对于“宫调”的一种简单化的解释。
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279,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