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彬县大佛寺石窟
,無編輯摘要
大佛窟主佛[[阿弥陀佛]]背光左下方伎乐天侧旁纪年题刻为:"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这是大佛窟内留给世人关于该造像的唯一信息。依大佛窟巨大的工程量,许多研究者认为,凿就该石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自[[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上推10年,是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在豳州发生了著名的"浅水塬大战", 号称"西秦霸王"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占据陇西,频频袭扰豳州,威逼长安。唐高祖[[李渊]]为解榻侧之患,遂遣秦王[[李世民]]率军西进与薛氏决战。经几番交手胜负互易,终于武德元年岁尾在浅水塬(今长武北)将薛军聚歼,大唐西患就此平息。 这是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大战。所以,战后为纪念阵亡将士及超度亡灵而建造石窟。
从形制来看,大佛寺主窟大佛洞继承了公元4、5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早期时,[[新疆]][[克孜尔]]石窟马蹄形平面并主像身后两下侧凿出礼拜隧道的做法。从结构来看,大佛窟顶部采用了敦煌莫高窟中最为流行的仿木构房屋的横向人字披形式。从雕刻手法来看,大佛身后的背光雕刻,显示出北朝时代的佛教艺术传统。
千佛洞从造像龛间的一些铭文题记来看,大部分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洞内最重要的一方题记位于中心柱正壁弥勒造像龛左下方,对推断大佛窟造像极具参考价值,是大佛窟系"浅水塬大战"后[[李世民]]为超度阵亡将士而建的又一佐证。
[[File:彬县大佛寺石窟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唐代"会昌法难"致使大佛寺石窟中大多数造像的头部被毁,让后人颇感遗憾。
===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大佛窟东侧,是一所平面近似于[[正方形]]的大型中心柱窟,由于窟内不太高,而中心柱又比较宽大,只有中心柱正面的几个大龛似乎有一些规划,而其它壁面的佛龛都是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排列,是洞窟凿成后不断补刻的结果。
千佛洞共有造像696尊。从造像龛间的一些铭文题记来看,大部分应该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佛龛的造像题材有单尊佛像、双尊佛像、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单尊的菩萨像和佛装的[[地藏菩萨]]像等。有的在佛、弟子、菩萨一组造像中还加入了天王和力士。
这些佛像共有的时代风格是:都具有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躯丰满健康的体形特征。这是集人体健和美于一身的造像艺术,是从北周的丰满型佛像发展而来的新型艺术。特别是有的立[[菩萨]]像,清晰的显现着女性般的优美身体轮廓,再加上向一旁扭动的胯部,如[[舞蹈]]动作般的风姿,完美地刻画出了菩萨的妩媚与婀娜。这是大唐盛世带来的积极向上精神在出世的佛教艺术中的体现,也是唐代典型的造像艺术风格。
[[File:彬县大佛寺石窟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罗汉洞===
罗汉洞位于大佛窟西侧,由4个小石窟一字排列而成,有100多尊大小不等、高低各异的造像。内部可分为主室和东室,东室呈南北纵向的竖长方形,进深9米,宽1.65米。主室呈[[马蹄]]形状,进深6.5米,最宽处为6.3米。
===题刻===
据清末金石家叶昌炽在[[《邠州石室录》]]中载,大佛寺千佛洞、罗汉洞"有唐刻22通,宋刻64通,金刻1通,元刻15通。"除此而外,还有叶昌炽未及考察的唐刻1通,宋刻1通,明清题刻73通。
就时间而言:上迄唐代贞观二年(628)十一月十三日,下至清末。
就书法而言:唐代多中楷工笔,字体稍小而工整;宋代多楷书,兼有[[行]]、[[隶]],字体较大;明清行书为主,字迹清楚;各代不乏佳作,尤以唐代功力最深。
[[File:彬县大佛寺石窟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文物保护==
1956年,[[陕西]]省拨款,彬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持修缮了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