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8
次編輯
變更
伍連德
,增加資料來源
1910年末,東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深入疫區領導防治。伍連德里程碑式地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他認為,當時[[哈爾濱]]的情況屬於“肺鼠疫”,也就是從人到人的傳播,沒有動物這個橋樑。這跟此前的通過老鼠、[[旱獺]]、[[跳蚤]]傳播的“腺鼠疫”有著本質區別。
發現此次烈性呼吸性傳染病病源來自於一種草原上的旱獺,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人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率幾近百分之百。他果斷採取「隔離」措施,分設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為使醫護人員免受感染,伍連德發明一種特殊加厚的[[口罩]],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 每個口罩只需二分半,價廉物美,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 <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health/zyjq923.html|title=伍連德研發「伍氏口罩」成功控制鼠疫擴散 榮獲諾貝爾獎提名|date=2020-02-01|website=kknews|accessdate=2020-03-10}}</ref> 在鼠疫間間隙,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他發明並提倡使用「公筷」,改變了中國傳統飯桌的習慣。
1911年,他主持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在這次會議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譽為「鼠疫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