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烏日區

增加 7,41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烏日區'''面積有43.4032平方公里,位於臺中市西南端,東邊與南區、大里區及霧峰區相鄰,西以大肚山嶺為界與大肚區為鄰…”
'''烏日區'''面積有43.4032平方公里,位於臺中市西南端,東邊與南區、大里區及霧峰區相鄰,西以大肚山嶺為界與大肚區為鄰,南沿貓羅溪、大肚溪與芬園鄉及彰化市隔溪相望,北方與南屯區接壤。本區河川頗多,有烏溪、大里溪、貓羅溪、筏子溪、麻園頭溪等,西傍大度山脈,南依八卦山,東靠霧峰山,乃屬山明水秀之地。
本區地形呈長方形,以大里溪為界,分為溪北與溪南兩部。溪北為大肚山台地末端,屬丘陵地形;溪南屬台中盆地之一部,為河道平原。地勢北高南低,海拔介於30~200公尺之間。本區全域在副熱帶境內,全年氣候溫暖,降雨量以夏季較多。

==歷史沿革==
烏日區地方文化:地名沿革、開拓經過、行政區域之變遷、傑出人士、地方特色、人口成長及族群分佈、歷史文物與建築、地方特產、地方節慶、觀光景點等。
*地名沿革
現今的烏日區名沿革傳說頗多,有謂地形似湖日照甚美,早期說「湖日」船隻可達,有謂地形如烏鴉仰頭照日,有反哺報恩之意,而謂烏日等等,也可能為平埔族的分布地,「烏日」一語有若干種說法,有謂「烏日」是「湖日」、「凹入」的誤音,亦有考證是出於平埔族番語之譯音漢字,應以後者為較正確。除此之外,本區並有不少地名採用平埔族語的譯音,例如:「頂朥胥」在今三和里、「下朥胥」則為榮泉里、「番仔園」位於東園里、「阿密哩」為光明里、「喀哩」聚落屬於今日的南里里、北里里。
*開拓經過
彰化縣志的人物記載「李安善為袓籍嘉應州之人,其祖先於康熙年間曾經募集鄉勇以平定朱一貴之亂,以軍功論賞授職,進入彰化開墾草地,遂以北庄為家」。換言之,它正是大肚下堡烏日庄的一部。
清康熙末年,時有褔建省漳州府南靖縣人入墾之,後有平和縣人楊舜之續墾,至雍正中葉,已形成莊,而大規模之開墾當於乾隆年間。今境內居民以楊姓為第一大姓,祖藉係屬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
光緒元年,今大里區、太平區之全部烏日區之九張犁、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蘆竹湳等地以及今台中市等地脫離貓霧東堡,自成一堡。
行政區域之變遷
日治時期明治30年(1897年),日本將本區轄區改為台中廳彰化支廳,分設大肚下堡,包括現在烏日、湖日、三和:揀東下堡包括現在學田里;藍興堡包括現在九德、仁德、前竹、五光、光明等里;貓羅堡包括現在東園、溪埧、螺潭、北里、南里、溪尾等里。
大正9年(1920年),實施新街庄制,本區行政區域正式成型,本區改屬台中州大屯郡烏日庄,設「烏日庄役場」,下轄有烏日、朥胥、九張犁、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蘆竹湳、溪心埧、喀哩、同安厝、學田等11個大字, 由本區士紳鄭以春先生首任庄長。
1945年二戰後,烏日庄改制為烏日鄉,屬台中縣大屯區管轄,庄役場改稱鄉公所,由原烏日庄助役林春木先生奉命接收,並奉派為首任鄉長,鄉公所辦公廳舍仍沿用原庄役場官署(今三民街126號),下轄15村。
民國35年11月,鄉長改由鄉民代表會選舉產生,林春木先生獲選為第二任鄉長。
民國37年11月鄉民代表會選出陳添旺先生為第三屆鄉長。
民國39年10月,廢大屯區,本鄉直屬台中縣所轄。
民國40年6月,鄉長改為民選,由陳添旺先生當選第1屆民選鄉長,從民國40年到94年共舉辦15屆鄉長直接民選。
民國65年政府實施職位分類制,因編制擴大而辦公廳舍不敷使用,擇地新建辦公廳舍於烏日里新興路316號現址,並於民國67年9月28日遷至新址辦公,而舊址則作為「鄉民代表會」及「烏日鄉戶政事務所」辦公場所。
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烏日鄉改烏日區,〔村〕改〔里〕。
*地方特色
本區擁有大專集訓中心營地~成功嶺,是許多人共同記憶。日治時期,成功嶺為馬場,是訓練日本兵騎馬的軍事基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為成功基地,之後成為「成功嶺訓練中心」,是大專兵集訓的地方。也因此,「成功嶺」是許多男子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半個世紀以來,曾有一百三十餘萬名的「大專寶寶」,在此接受軍事洗禮。
*人口成長及群族分佈
本區人口從日治末期開始有資料登記,在1915年(大正4年)時烏日庄的人口共有7,827人,此後緩慢增加,到1941年已有14,680人。二戰後,因為中國移民的遷入,使本區人數大幅增多,1951年(民國40年)時本區人口為20,025。二戰後60多年之間,本區人口快速增加,到2015年8月底時已達到72,203人。
台灣開發的初期(鄭氏、清領時期),當時族群衝突與對立之主軸,主要為移墾漢人和台灣的原住民。到了清朝中期以後,由於中國不同地鄉移民人數的增加,使得原以漢人與原住民為主的族群衝突與對立,逐漸地加入閩南人與客家人,乃至同樣來自閩南地區的漳州人與泉州人。
到了日治時期,台灣的主要的族群衝突與對立,轉而以台灣人與日本人為主軸。到了戰後,由於初期行政管理不當與後來的政治利益的衝突,主要的族群衝突與對立,成為本省人與外省人。本區以漳州人佔多數,泉州人為次,客家人最少。日治時期又有少數日人移入,本區區民與日人之間難免有衝突,但大型衝突則無。二戰後,因為本區有成功嶺軍事基地,雖然政府沒有設立眷村,但有不少榮民駐居。本省人與外省人透過教育、婚配等關係,已經融合程度頗高。另外,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及外籍新娘,加入本區人口當中。
*地方特產
本區擁有一座烏日啤酒廠,位於光華街1號,盛產聞名國際的「台灣啤酒」。烏日啤酒廠從1968年(民國57年)落成後,年產量就有20萬公石,至1991年(民國80年)年產量已達到175萬公石。「台灣啤酒」的生產,從原料、水質、製程到成品,都經過很嚴格的品質管制,獲得金牌品質的聲譽。
*地方節慶
本區各廟宇的祭典日期,有的選擇神明的誕辰為祭拜日期,也有由鄉民商討農閒時進行各種祭典活動。但是每年農曆三月有一項大型的宗教活動,就是「媽祖繞境十八庄」活動。傳說早期南屯屬農業鄉,每年三、四月間常發生缺水的窘境,一旦請媽祖巡庄,所到之處即會下雨,使水道無缺水之虞,於是每年都在此季節辦理迎媽祖遶境活動。
*地方觀光景點
麻園頭溪溪濱公園:吊橋、文學步道,石雕造景、造型穿廊是散步賞景、自行車騎乘好去處,也是本區新地標。
烏日運動公園:槌球、打籃球、溜冰、兒童遊戲場等,是運動休閒、親子散步賞景同歡的好場所。
善光寺:鄰近烏日成功火車站後側坡地,視野遼闊、環境優雅,建築典雅香煙 裊繞,信眾絡繹不絕,寺內設有圖書館,為一莊嚴肅穆之佛教聖地。
3,9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