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1
次編輯
變更
欲盖弥彰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欲盖弥彰</big> ''' |- | File:欲盖弥彰.jpg|缩略图|居中|300px|…”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欲盖弥彰</big> '''
|-
| [[File:欲盖弥彰.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www.adwzw.com/uploadfile/2018/0611/20180611071051296.jpg 原图链接][http://www.adwzw.com/show/54207.html 来自 阿达文章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yù gài mí zhāng</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
'''反义词''' :相得益彰
'''出 处''' :《[[左传]]》
'''体 裁''' :[[成语]]
'''属 于''' :贬义词
|}
'''欲盖弥彰'''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gài mí zhāng,意思是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出自前秦[[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原文==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此二物者,所以惩肆而去贪也。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置力焉。<ref>[http://gs.eywedu.com/24/exsx005.htm 啮指心痛],好故事网</ref>
==译文==
君子说:“名声的不能不慎重就像这样:有时有了名声,反而不如没有名声。带了土地背叛,即使这个人地位低贱,也一定要记载地名,以此来记载这个人,结果成为不义,不能磨灭。因此君子行动就想到礼,办事就想到义,不做图利而失去礼的事,不做不符合义而感到内疚的事,有人求名而得不到,有人想要掩盖反而明白地记下了名字,这是惩罚不义的人。齐豹做卫国的司寇,是世袭大夫,做事情不义,就被记载为‘盗’。邾国的庶其、莒国的牟夷,邾国的黑肱带着领地逃亡,只是为了谋求生活而已,不求什么名义,即使地位低贱也必定加以记载。这两件事情,是用来惩罚放肆而除去贪婪的。如果经历艰苦,使上面的人陷入危险,反而名声显扬,发动祸难的人就要为此而奔走。如果盗窃城邑背叛国君去追求大利而不记下他的名字,贪婪的人就会卖力去干。
==典故==
初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很好色,他明知[[棠姜]]已改嫁[[崔杼]],仍和她私通。
[[崔杼]]知道后,便借口有病不上朝。庄公乘探视崔杼之机私会棠姜。崔杼便设计将他杀了,并立景公为齐国国君,自己当上了丞相。
齐国负责撰写国史的人比较正直。他不顾崔杼多次暗示,以一个历史家的角度,据实记述,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这可是十恶不赦之罪,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崔杼一看,当然恼怒万分,心想你不笔下留情,我也不给你活路。于是,就杀了那个史官。可他不知道欲盖弥彰的意思,继任的史官同样如此,秉笔直书。
崔杼又想,既然杀一个不能堵住你们的嘴,又何妨再杀一个,就不信你们不怕。他把这个史官也杀了。
可是第三任史官仍坚持原则,崔杼也知道杀人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就此作罢。
==视频==
<center>
===欲盖弥彰===
{{#iDisplay:i0856lgrhdv|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欲盖弥彰</big> '''
|-
| [[File:欲盖弥彰.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www.adwzw.com/uploadfile/2018/0611/20180611071051296.jpg 原图链接][http://www.adwzw.com/show/54207.html 来自 阿达文章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yù gài mí zhāng</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
'''反义词''' :相得益彰
'''出 处''' :《[[左传]]》
'''体 裁''' :[[成语]]
'''属 于''' :贬义词
|}
'''欲盖弥彰'''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gài mí zhāng,意思是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出自前秦[[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原文==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此二物者,所以惩肆而去贪也。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置力焉。<ref>[http://gs.eywedu.com/24/exsx005.htm 啮指心痛],好故事网</ref>
==译文==
君子说:“名声的不能不慎重就像这样:有时有了名声,反而不如没有名声。带了土地背叛,即使这个人地位低贱,也一定要记载地名,以此来记载这个人,结果成为不义,不能磨灭。因此君子行动就想到礼,办事就想到义,不做图利而失去礼的事,不做不符合义而感到内疚的事,有人求名而得不到,有人想要掩盖反而明白地记下了名字,这是惩罚不义的人。齐豹做卫国的司寇,是世袭大夫,做事情不义,就被记载为‘盗’。邾国的庶其、莒国的牟夷,邾国的黑肱带着领地逃亡,只是为了谋求生活而已,不求什么名义,即使地位低贱也必定加以记载。这两件事情,是用来惩罚放肆而除去贪婪的。如果经历艰苦,使上面的人陷入危险,反而名声显扬,发动祸难的人就要为此而奔走。如果盗窃城邑背叛国君去追求大利而不记下他的名字,贪婪的人就会卖力去干。
==典故==
初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很好色,他明知[[棠姜]]已改嫁[[崔杼]],仍和她私通。
[[崔杼]]知道后,便借口有病不上朝。庄公乘探视崔杼之机私会棠姜。崔杼便设计将他杀了,并立景公为齐国国君,自己当上了丞相。
齐国负责撰写国史的人比较正直。他不顾崔杼多次暗示,以一个历史家的角度,据实记述,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这可是十恶不赦之罪,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崔杼一看,当然恼怒万分,心想你不笔下留情,我也不给你活路。于是,就杀了那个史官。可他不知道欲盖弥彰的意思,继任的史官同样如此,秉笔直书。
崔杼又想,既然杀一个不能堵住你们的嘴,又何妨再杀一个,就不信你们不怕。他把这个史官也杀了。
可是第三任史官仍坚持原则,崔杼也知道杀人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就此作罢。
==视频==
<center>
===欲盖弥彰===
{{#iDisplay:i0856lgrhdv|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