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6戰鬥機
歷史
1931年9月,波音飛機公司因應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要求,提出一款單翼戰鬥機的設計案,公司代號波音248型。波音248選擇了普惠R-1340發動機,設計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單翼、開敞式駕駛艙、固定式起落架,機翼強度以鋼纜確保。美國陸航接受了這個方案,同年12月雙方簽下訂購3架原型機的合約,由美軍提供發動機與飛行儀表,波音打造機身,並負擔初期測試經費。
1932年1月第一架原型機開始建造,1932年3月完成,並且於3月20日在懷特基地進行第一次試飛。測試在3,050米高度締造時速365公里的性能,這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性能。1932年底測試完成
1933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與波音簽約購買111架改進設計的量產型:波音266,正是編號P-26A,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一架單翼,全金屬結構的戰鬥機。稍後訂單增加25架,最終美軍採購了136架。增購的25架更換了引擎,最初生產的2架稱為P-26,使用噴射注油設計的R-1340-33發動機。後續量產的則換回無噴射注油型號的引擎,為P-26C,兩款的飛行表現是在1,800米高度時具備時速378公里。第一架量產的P-26A在1933年底交機,最後一架P-26C於1936年6月完成[2]。
生產次型
- P-26A
P-26A為主要的量產版本,量產了111架。
- P-26B
P-26B與P-26A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改用R-1340-33發動機與噴射注油裝置。這一套噴射注油裝置起初有許多問題,因此一共只有生產兩架。
- P-26C
P-26C仍然使用R-1340-33發動機,但是初期將噴射注油裝置改為R-1340-27的化油器。稍後這一批中的17架改為與P-26B相同的噴射注油裝置。
- 波音281
281型是波音為了外銷而修改的P-26,規格上與P-26B相同改換R-1340-27發動機,同時簡化部分軍用設備,包括拆除空用無線電機,以致外觀上並無天線杆。主翼也增加了手搖襟翼,降低了飛機的最低着陸速度至時速117公里(初期版本為132公里),此外,輪胎也改用低壓的固特異產品,以便在未經過整理的跑道上操作。第一架原型機於1934年8月試飛,僅中華民國與西班牙採購此機種,共生產12架(中華民國11架、西班牙1架)。
視頻
P-26戰鬥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戰戰機 之 美國波音P-26戰鬥機 ,搜狐,2017-08-13
- ↑ 單翼先鋒波音P_26_玩具槍_戰鬥機 ,豆丁網,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