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小調彌撒
《B小調彌撒》外文名:Messe in h-Moll,作者:巴赫,音樂類型:彌撒曲,創作時間:1724年~1749年。
在最一般的形式[1]中,將音樂描述為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化活動,包括音樂作品的創作(歌曲、曲調、交響曲等),表演,對音樂的評價,對音樂歷史的研究以及音樂教學[2]。古希臘和印度哲學家將音樂定義為水平排列為旋律而垂直排列為和聲的音調。諸如「各個領域的和諧 」和「這就是音樂在我耳邊」之類的俗語指出了這樣一種觀念,即音樂通常是有序且聽起來很愉快的。但是20世紀的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以為任何聲音都可以是音樂,例如說:「沒有噪音,只有聲音。」
目錄
簡介
B小調彌撒曲(德語:Messe in h-Moll),作品號BWV 232,是巴赫所寫成的一首大篇幅拉丁彌撒套曲。創作時間經歷25年。最先完成的可追溯至1724年,最後於作曲家去世前一年(即1749年)才被編成現時的樣式。
巴赫於1733年寫成了這部彌撒中的「懇求主,賜憐憫」(Kyrie)和「榮耀頌」(Gloria)這兩段,是為了奉獻給薩克遜的選侯西格斯蒙德三世(Sopsmundm)的,當時這位選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長官,後來成為波蘭的國王,巴赫將這兩段樂曲奉獻給他並附有一信,請求選侯指派他為選侯的宮廷作曲家,信中還說:「這兩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義的樂曲。」巴赫所說的完全是事實,這部作品確實是巴赫有非常意義的頂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