𫙮魚坑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𫙮魚坑地區為一街庄,稱為「𫙮魚坑莊」,隸屬於石碇堡。該莊北與深澳坑莊為鄰,東與龍潭堵莊、三瓜仔莊為鄰,南邊為什份藔莊,西邊為暖暖街、四腳亭莊。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莊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十一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二十一區改名「𫙮魚坑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莊改制為「𫙮魚坑」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瑞芳街,大字下有「𫙮魚坑」、「八分寮」、「大寮」、「尫子上天」、「坑子內」、「頂坪」、「滴水子」小字名。
交通
台鐵宜蘭線經過𫙮魚坑地區,但未設站,最近的有四腳亭車站、瑞芳車站。由此等往東可前往宜蘭、羅東、花蓮、台東等地,往西可在七堵車站連接縱貫線以前往基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及中南部各地。
省道台62線即東西向快速公路-萬里瑞濱線,在鄰近的深澳坑、龍潭堵交界處設有瑞芳交流道。省道台2丁線經過本地區北部,往東可前往瑞芳市區、濱海公路,往西可前往暖暖、八堵。
市道106號起訖點位於本地區,往南轉西可前往平溪、深坑、新店、中和、板橋、新莊、泰山、林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