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花
龍骨花 |
中文名稱: 龍骨花 二名法: Hylocereus undatu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石竹亞綱 目: 石竹目 科: 仙人掌科 亞科: 仙人柱亞科 |
龍骨花,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植物,附生性多漿肉質植物。莖粗壯,深綠色,具三棱。花大形,白色或紅色,有芳香,5至9月晚間開放。
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他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有栽培。中國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區有天然分布。龍骨花花朵碩大,且具芳香。宜庭植、盆栽,或作為籬垣植物。
目錄
信息
拉丁學名: Hylocereus undatus (Haw.) Britt. et Rose
別稱: 霸王鞭、霸王花、劍花、三角火旺、三稜柱、三棱箭
屬: 量天尺屬
種: 量天尺
分布區域: 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夏威夷、澳大利亞、中國、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命名者及年代: (Haw.)Britt.et Rose ,1918
形態特點
攀援肉質灌木,長3-15米,具氣根。分枝多數,延伸,具3角或棱,長0.2-0.5米,寬3-8(-12)厘米,棱常翅狀,邊緣波狀或圓齒狀,深綠色至淡藍綠色,無毛,老枝邊緣常胼脹狀,淡褐色,骨質;小窠沿棱排列,相距3-5厘米,直徑約2毫米;每小窠具1-3根開展的硬刺;刺錐形,長2-5 (-10)毫米,灰褐色至黑色。
花漏斗狀,長25-30厘米,直徑15-25厘米,於夜間開放;花托及花托筒密被淡綠色或黃綠色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2-5厘米,寬0.7-1厘米;萼狀花被片黃綠色,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0.3-0.7厘米,先端漸尖,有短尖頭,邊緣全緣,通常反曲;瓣狀花被片白色,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2-15厘米,寬4-5.5厘米,先端急尖,具1芒尖,邊緣全緣或齧蝕狀,開展;花絲黃白色,長5-7.5厘米;花葯長4.5-5毫米,淡黃色;花柱黃白色,長17.5-20厘米,直徑6-7.5毫米;柱頭20-24,線形,長3-3.3毫米,先端長漸尖,開展,黃白色。花可作蔬菜,亦稱為"霸王花" 。
漿果紅色,長球形,長7-12厘米,直徑5-10厘米,果臍小,果肉白色。種子倒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厚0.8毫米,黑色,種臍小,漿果可食,商品名"火龍果"。花期7-12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空氣溫暖。宜半陰,在直射強陽光下植株發黃。生長適溫25~35℃。對低溫敏感,在5℃以下的條件下,莖節容易腐爛。喜含腐殖質較多的肥沃壤土,盆栽用土可用等量的腐葉上、粗沙及腐熟廄肥配製。
一種熱帶雨林植物,適於高空氣濕度、高溫及半陰環境,生長適溫25~35℃,越冬溫度宜在13℃以上,喜含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宜半陰,在直射強陽光下植株發黃。生長適溫25-35℃。
分布範圍
分布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在夏威夷、澳大利亞東部逸為野生;我國於 1645年引種,各地常見栽培,在福建(南部)、廣東(南部)、海南、台灣以及廣西(西南部)逸為野生,藉氣根攀援於樹幹、岩石或牆上,海拔3-300米。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與歸經:甘、淡,微涼。
功能與主治:
花:可治療燥熱咳嗽、咳血、頸淋巴結核。莖治腮腺炎,疝氣,癰瘡腫毒,對治療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療效,它具有清熱潤肺,除痰止咳,滋補養顏之功能,是極佳的清補湯料。廣東人習慣用它煲豬骨,加上蜜棗或少許羅漢果,煲一二個小時即成老火靚湯,既清甜芳香又有益,尤其適合於長期吸煙飲酒之人士。
莖:舒筋活絡,解毒。外用治骨折,腮腺炎,瘡腫。
用法與用量:花25~50克,水煎服,或與豬瘦肉煮湯吃。鮮莖外用適量,去皮刺,搗爛外敷。
考證:
本品為外來種,原產墨西哥至已西諸國。龍骨花入藥始見於《嶺南採藥錄》,謂:"此植物頗類火秧簕,但火秧簕莖方形,而此則莖三角形而較大。"所述形態與今用品相符。
觀賞 地栽於展覽溫室的牆角、邊地,可展示出熱帶雨林風光,也可作為籬笆植物,盆栽則可作為嫁接其他仙人掌科植物的砧木。
龍骨花盆栽宜選用腐殖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勻,再加少量骨粉或草木灰配成的培養土。在華南及閩南地區可露地栽培,常植於牆垣或大樹旁,以便攀援。北方地區只宜作室內栽培,需盆栽,但應有充足光照,否則長期在陰暗處易生長不良。生長季節肥水要充足,一般每半個月追施腐熟液肥一次。生長適溫為25℃至30℃。入冬前移入室內置光照充足處,冬季應控制澆水並停止施肥,保持溫度在8℃左右即可安全越冬。對低溫敏感,在5℃以下的條件下,莖節易腐爛。量天尺具氣生根,可吸附於圍牆、古樹或懸岩上。當肉質莖伸展時,注意按觀賞要求及時進行誘導布置,以提高觀賞效果。
對於新裝修的家庭和寫字樓之間的房子來說,龍骨花還是一個很好的淨化空氣的植物。對甲醛、苯、氡、氨、TVOC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繁殖方法
多用扦插。可在生長季節剪取生長充實或較老的莖節,插於沙床或直接插於土中。氣溫超過35℃時,應停止扦插。插條一般不可短於15厘米,切後需晾幾天,待切口乾燥後再插根長3-4厘米時可移栽到小盆或直接種於露地。 盆栽宜放半陰處。在華南及閩南可露地栽培,最好植於牆垣或大樹旁,以便攀援。生長季節需充分澆水,每半月追施腐熟液肥1次。冬季應節制澆水並停止施肥。 龍骨花栽培容易,春夏生長期必須充分澆水和噴水。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控制澆水並停止施肥。 盆栽很難開花,地栽株高3-4米時才能孕蕾開花。南方露地作攀援性圍籬綠化時,需經常修剪,以利莖節分布均勻,花開更盛。栽培過程中過於蔭蔽,會引起葉狀莖徒長,並影響開花可用竹竿或水泥柱搭架栽培。扦插後要勤澆水,保持濕潤,生長季節肥水要充足,一般每半個月追施腐熟液肥一次。生長適溫為25℃。龍骨花的插條實際上使用的是植株的由於它十分耐旱,再把它們每一束進行捆綁碼入箱內。立即將已處理好的插條置溫度為環境中進行保存。龍骨花的插條通常在上述條件下能夠貯藏而不致影響使用效果。在11月份開期,每期間隔20天左右。花的大小是現蕾後。此時,也是最佳的採收期。最佳的採收時間是花開後的清晨。
龍骨花的繁殖多用扦插法。可在生長季節剪取生長充實或較老的莖節,陰晾2至3天後,插於沙床或土中,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根長3至4厘米時可移栽到小盆或直接露地種植。
龍骨花常剪斷扦插成活後,做蟹爪蘭、仙人球類的嫁接砧柱,還要以一柱嫁接兩種以上的同科植物,在藝花中有重要價值。
栽培技術
栽植 喜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盆栽用土可用1份腐葉土和1份粗沙混合併加入少量腐熟的雞糞或牛糞配成的培養土。[1]
光照 光照與溫度夏季要放在半陰的環境條件下養護。冬季要求光照充足,放在室內向陽處,溫度宜保持10℃以上,溫度低於10℃時易發生凍害。
施肥 春季澆水不宜過多,每10-15天澆1次水即可,但每天應向植株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夏季應每天澆水1次,宜在早晨或傍晚澆水。冬季盆土應保持適度乾燥,可用塑料薄膜套盆包紮保護越冬。越冬栽培環境既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又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
管理 種植龍骨花,可利用其善於攀援的特性,選擇不宜種植其它作物的廢地或房前屋後的牆邊、樹邊栽培,也可在田間壘築高1.5~2米,寬30厘米的高畦或磚牆栽培,亦可用竹竿或水泥柱搭架栽培。龍骨花一般不結實。多選用一年生以上肉莖,切成20~30厘米段斜插入土,進行無性繁殖。扦插在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栽培密度為10×100厘米。扦插後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不定根生長,促成活發育。春季扦插的植株部分可在當年冬季開花,但不作商品出售。第二年進入開花期後,每年應在1~2月追施促進新苗萌發的促生肥;3~4月追促進莖部壯大的壯身肥;5~6月追施促進長花的花蕾肥;在採摘期視植株長勢追施1~2次恢復體力的健身肥。追肥要儘量施用腐熟有機肥。如果用化肥,應選用全營養混合肥。第三年,是龍骨花進入生長盛期的年份。為防止植株過早衰老,保持基部生機,除合理施肥外,還要進行修剪。
修剪 第一,將很少開花的老枝剪掉。
第二,利用頂端新芽活力旺盛,開花多的優勢,摘除下面長出的弱芽,使其頂芽充分發育、伸長,發揮出頂端優勢。龍骨花在5~11月份開花,約7~8期,每期間隔20天左右。花的大小是現蕾後的25~30天。此時,也是最佳的採收期。最佳的採收時間是花開後的翌日清晨或下午。上市和出口的花是加工製成的乾花。
貯藏加工 龍骨花的插條實際上使用的是植株的肉質莖,由於它十分耐旱,置於空氣中數日甚至數十日通常也不會受到什麼傷害,因此它的采後管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通常可將其肉質莖在其莖節處剪斷,然後進行預冷、分級,再把它們每10支一束進行捆綁碼入箱內。立即將已處理好的插條置於相對濕度70%~80%,溫度為4~6℃的環境中進行保存。龍骨花的插條通常在上述條件下能夠貯藏7~10天而不致影響使用效果。包裝材料通常採用60cm×45cm×30cm的襯膜瓦棱紙箱進行包裝。注意襯膜、瓦棱紙箱上要設置透氣孔。
病蟲防治
軟腐病 發病初期柱體出現褐色病斑並逐漸向四周擴大,接着發病部位變軟、表皮糜爛並流出濃狀帶惡臭的液體。軟腐病發展很快,僅兩三個星期就可致整株死亡,但植株並不倒伏。
莖枯病 發病時底部整圈變為淡黃色,隨即向上蔓延,綠色部分逐漸褪成米黃色,表皮長出白色霉狀物。之後,柱體內部完全腐爛,只剩下表皮呈乾枯狀態,用手輕輕一捅就破,並流出黏液,但並無惡臭。莖枯病發展也較快,受害植株有的倒伏,有的不倒伏。
基腐病 發病初期根際腐爛變黑,組織脫落。病勢發展較慢且僅限於地際部3厘米至5厘米範圍內,並不向上蔓延。如果柱體入土較深,此病往往發生在土下部分。受害重的,地際部組織消失,只剩下一根芯。受害輕的,根系正常,植株照樣生長。受害植株大多倒伏。
疫病 初發病時,柱體上出現橙棕色或棕色斑紋,接着斑紋逐漸增多,植株萎蔫不振。最後根系腐爛,但柱體始終不爛。
上述幾種病的病原體多寄生在土壤中或其他植物上。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中,病菌大量繁殖並隨水浸入量天尺的上下切口或柱體的損傷部位。
防治方法:
1.栽培用土可選用河沙、煤爐灰、腐葉土(或泥炭土)各一份混合調配,且必須是新土。如用舊土或施有機肥料要經過消毒。消毒方法有多種,如在烈日下暴曬2至3天,或用開水沖燙1至2次。當然使用殺菌劑效果最好。可將500倍至1000倍多菌靈、氯唑靈、拖布津、苯菌靈等溶液浸透土壤,並將處理過的土壤攤開晾置一星期後備用。花盆最好用新盆,如用舊盆也應進行消毒。
2.選購時要仔細觀察,不健康的植株千萬不要買。栽培中如發現病狀應立即將病株及栽培土一起棄除,如病勢較輕,可將受害部位切除,待切口晾乾後種入新配製的土壤中。舊土一定要全部倒掉。量天尺發病後一般不宜噴灑農藥。因為當出現病狀時,病菌已侵入組織內部,噴藥無效。同時農藥對量天尺有明顯的藥害。
3.嚴格控制水分,特別在冬春季節土壤不可過濕。噴水時,柱頭切不可積水。夏季要將龍骨花放在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
瘡痂病 症狀特點:
主要侵害莖節。莖節上出現散生或聚生的淡褐色至褐色小點,小點周圍的組織稍下陷,聚生小點出現不定形下陷斑,陷斑橫徑從數毫米至10毫米以上不等,呈木栓化瘡痂狀。此小點實為病菌幼小的子實體。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子囊菌亞門的球座腔菌[Stevensea wrightii]。病菌以菌絲體在病部或隨病殘體在土中存活越冬,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與再侵,孢子藉助氣流或雨水飛濺或小昆蟲活動傳播,從氣孔或表皮侵入致病。多雨或高濕的天氣和植地環境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對初發病的個別瘡痂病斑可用鋒利的小刀挖除,收集燒毀,病部隨即塗藥漿消毒控病(用藥除參照軟腐病使用氧氯化銅或可殺得或波爾多漿外,還可用40%三唑酮多菌靈或45%三唑酮福美雙50~100倍液)。(2)對發病中心及附近植株進行噴藥挑治或全面治(噴藥濃度600~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施用,噴勻噴足)。(3)選用無病莖節作繁殖材料。常發病地區或重病地,植前種莖進行消毒處理(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浸種莖20~30分鐘,或噴透種莖,加薄膜密封,焗悶24小時後晾乾種植)。
炭疽病 症狀特點:主要危害肉質莖。莖部病斑通常較大,長徑2~3厘米,半圓形、橢圓形至不定形,褐色至黑褐色,後期病斑中部稍下陷,並褪為灰褐色至灰白色,其上隱現輪紋,並密生針頭大的小黑點病徵(病菌分12582農信通網站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加強巡查,發現病莖可切除病部集中燒毀,並隨即用30%氯氧化銅懸浮劑50~1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粉50倍液,塗抹病部1~2次(隔5天1次)。
(2)選用無病莖作繁殖材料,並用上述藥劑800~1000倍液浸30分鐘,或噴施後覆蓋薄膜悶3~4小時後晾乾待植。
(3)發病初期噴藥控病,可以用30%氧氯化銅+70%代森錳鋅(1∶1)800倍液,或25%炭特靈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50%施保功10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1000倍液等,2~3次,隔10天左右一次,交替施用,噴勻噴足。
參考資料
- ↑ 這種花高度驚人,盤點龍骨花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新浪新聞中心,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