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透關位於滬州市西郊飛躍村。南臨長江,北瀕淪江,如一神臂雄鎖兩江,是古代從陸路入城的必由之路。《滬縣誌》云:「蜀漢諸葛亮依山勢為城,蜿蜒曲折,以兩江岸邊為起止,長數華里,名曰龍透關。」

目錄

基本情況

「龍透關」又名「神臂關」,此名始於明崇禎重建之時,關於「神臂關」得名說法亦有兩種:

其一,以喻名關。「北瀕沱江,南臨長江,如一神臂雄鎖兩江,故又名神臂關。」

其二,《中華民國瀘縣誌》所記之「明季增修,碑碣尚存,而其文不載。今以補修往訪,則碑字殘闕,惟額云:《新建神臂關碑記》及『崇禎十年十月』、『僉曰:龍透山為忠山咽喉』,『名之神臂關』三語可讀,其即林志所稱者歟?考神臂山,在今彌陀場對岸,舊老瀘城。宋淳祐初,制置使余玠、知瀘州曹致大,遷州治於此,有神臂門、東門、西門(見《石抹按只傳》、《張萬家奴傳》),茲乃名之神臂關,豈誤耶?抑即以老瀘城之神臂門名關,如瀘之以瀘川縣移治而得名耶?」

「龍透關」與「神臂關」以喻名關的說法,似有重疊之嫌,「北臨」與「北瀕」,「南抵」與「南臨」,一字之改,無甚差別。「猶如巨龍穿透兩江」與「如一神臂雄鎖兩江」,本體相同,喻體有別。可能是將解釋「龍透關」之說法套用於「神臂關」,也可能是將解釋「神臂關」之說法套用於「龍透關」。

現存古龍透關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長3.5公里,3個烽火台,兩道關門,即大關門和小關門。大關門是現在龍透關處,小關門在市中區南城鄉政府處。1926年12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滬州起義發生於此[1]

現已修復城垣300米、烽火台和關樓,重展龍透關當年雄姿。建有滬州起義紀念碑。

成都火車北站乘車至瀘州客運中心站,直接在站台花5元可乘坐開往福集的中巴車,在化肥廠下,下車即是公交車站台,花1元乘坐301終點站即是龍透關。

景區級別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2]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龍透關 相關視頻

龍透關宣傳片


瀘州龍透關,找尋瀘州起義紀念碑,當年的光輝歲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