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橋
龍腦橋位於中國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北部的九曲河上,1991年4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腦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378年~1389年),是一座石質梁橋。橋長54米,寬1.9米,共十二個橋墩,其中間八個橋墩建有大型石雕,分別為龍、麒麟、獅、象四種瑞獸,頭置於迎水面一側,尾位於另一側,中間則架設石樑。這些石雕工藝精美,置於橋墩上則非常罕見。
目錄
石橋特色
龍腦橋是一座集建築造型和石雕藝術於一體的古石橋。中部8座橋墩分別以巨石雕鑿成吉祥走獸,計有四龍、二麒麟、一象、一獅。雕龍造形別致,口中銜「寶珠」,完全鏤空,可用手撥動。風起時,龍鼻發出響聲。象鼻捲曲,長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態自若,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雄獅、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該橋為石墩石樑式平橋。清乾隆皇帝曾降旨「欽命永寧道瀘州城北九十華里九曲河龍腦橋加以保護。」
龍腦橋是中國古橋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動別致,工藝精湛,藝術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國罕見的古橋[1]。龍腦橋為東西走向,東西兩面各3座橋墩,均為素麵無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橋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別雕刻古代民間傳說的吉祥走獸,有四條龍,兩個麒麟,一隻青獅和一隻白象,這樣的布局,是全國罕見的獨特之處。其排列構思好,悅目自然,給人以氣宇軒昂之感。
工藝傳統
龍腦橋,橋上石雕的工藝和技巧都十分嫻熟,繼承和發展了秦漢和唐宋的石刻工藝傳統,誇張與寫實相結合,並採用圓雕,使整個石橋的各部分雕刻,都渾厚剛毅,精巧規整,比例勻稱,造型生動。其工藝精湛,手法之洗鍊,形象之生動,真鬼斧神工,為中國古代橋樑建築中罕見之作。石雕在細部的加工處理上,一絲不苟。中間四個墩上各雕一條巨龍,龍頭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龍身上的甲、翅和流雲,都線條明快,清晰流暢,整體看去栩栩如生。
在龍的口內,有一顆重30多公斤的「寶珠」,是運用鏤空雕刻技術從整體石上鑿雕而成的石球,可滾動自如,但又不能取出,真妙趣橫生。巨龍左右兩個橋墩上,一雕雄獅,一雕大象,神態自如,安詳寧靜,亦反映古代工匠的巧思和雕技,特別是象雕處理,非常巧練,頗具匠心。如象體雕得厚重,輪廓線條簡練明晰,象鼻捲曲,長牙翹伸,大耳下垂,神態自然,給人以和靜、端莊的感受。外側兩頭麒麟,口銜綬帶,張口怒目,兩隻火焰紋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腳,一隻踏兵書,一隻踏寶劍,雄姿勃勃,氣勢昂然。
龍、獅、象、麒麟於橋的上側露頭,下側現尾,張牙伏爪,依次排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如遇河中水漲只淹沒了橋板時,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顯露出頭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遊,可謂又是一大奇觀[2]。
視頻
龍腦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龍腦橋的大明風度,搜狐,2017-07-25
- ↑ 吉祥走獸分列兩旁 石雕精美的瀘縣龍腦橋,古建中國,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