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近代建築群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2006年,美國領事館舊址等十處十三座建築被聯合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廈門海關稅務司公館舊址、海關理船廳公署舊址、海關驗貨員公寓舊址、會審公堂舊址、救世醫院舊址、博愛醫院舊址、毓德女學堂舊址、「萬國俱樂部」舊址、海天堂構、黃榮遠堂10處共17幢建築在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時被列為「鼓浪嶼近代建築群」的擴展合併項目,歸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內[1]。
2017年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鼓浪嶼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歷史沿革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劃租界,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本獨占,直到1945抗戰勝利才得以收回主權。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房屋建築。有古羅馬風格及至現代風格,故被喻為「建築博物館」。著名的八卦樓為八角形圓頂塔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7年)始建,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磚石、鋼混結構,糅合東西方神廟教堂風格,為廈門近現代代表建築。原為私人別墅,後曾作書院,現設博物館。觀海園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有觀海樓、萬國俱樂部等38座樓房建築,1984年闢建旅遊村。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御守。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進行抗清鬥爭。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為在廈外國人道選的辦公地和居住地。從1844年開始,先後有13個國家在鼓浪嶼設立了領事館,英、美、法等國也先後在此興建教堂、開辦學校、醫院以及洋行等。1903年以後,鼓浪嶼進一步淪為公共租界,成為西方列強的共管天下,因此,鼓浪嶼留下了較多的西式公用建築和民用建築。20世紀上半葉,大量富商、華僑也紛紛到鼓浪嶼建宅置業,興建了大量的西式或中西合璧式的私家宅院,鼓浪嶼的建設達到歷史最高峰。目前,島上所存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建造的各式建築共1000餘座[2],其建築形式多樣,建築質量上乘,因而,鼓浪嶼被譽為「萬國建築的匯集地」。
視頻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鮮為人知的美麗廈門-鼓浪嶼建築篇四,豆瓣,2013-7-8
- ↑ 鼓浪嶼萬國古建築 永不消失的天堂古建中國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