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学科专业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院从最初的1个专业、1个学科,发展成为具有3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的较为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学科体系。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都有了显著提升。
学院现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1]、考古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旅游管理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8年,考古学和世界史学科还同俄罗斯联邦大学启动了“中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
学院拥有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和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高校时尚旅游发展智库;还拥有同俄罗斯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的中俄黑龙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以及渤海研究院、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和《当代旅游》学术期刊。
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梯队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5名,其中专任教师35人;教授10人,副教授[2]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13人次。
多年来,学院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打边疆牌”的学科建设原则,强化对俄办学特色,加强对俄合作研究,积极构建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发展平台。同时,发挥实践学科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史学科立足北疆,积极打造北疆丝路历史与文化研究特色;世界史学科着力打造东北亚国别与区域史研究特色;考古学科立足黑龙江流域,深化同俄罗斯考古机构的密切合作,打造俄罗斯考古、渤海考古和辽金考古特色。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重大专项、重点及一般项目2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及一般项目4项、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重点和一般规划项目19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7人次。
教学模式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一至大四逐层递进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考古学专业开设了“考古+俄语”实验班;旅游管理专业与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合作开办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定制班,拥有旅游管理和考古学两个综合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先后与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馆、香格里拉酒店、吉林北大壶地中海度假村等3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旅游管理专业与亚布力雪上亚运村大酒店有限公司共建的冰雪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黑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维平台。旅游管理专业被“第八届中国饭店论坛”授予“中国旅游饭店业十佳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历史学专业的《菜根谭的智慧》被评为教育部第28批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菜根谭>与职场智慧》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美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生态旅游》获评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学院还成立了文物考古爱好者协会、导游协会等学生组织,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视频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学什么 ,搜狐,2018-05-02
- ↑ 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这三者都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不知道! ,搜狐,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