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
中文名稱: 黑水都督府 地址: 渤海國之北 管轄範圍: 黑龍江中下游地區 時代: 唐朝 |
黑水都督府是唐代設在東北邊疆的行政機構·隋唐時,在黑水(今黑龍江)一帶居住着靺鞨部落,叫"黑水靺鞨"。725年唐政府在這裡設立了黑水軍,以後改設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領擔任都督和刺史職位,中央也派內地官員來這裡任長史(副都督、副刺史)。屬安東都護府。黑水都督府存約90年,約於公元815年(唐元和十年)前後,黑水都督府解體。[1]
目錄
簡介
黑水都督府的管轄範圍相當於現在的黑龍江中下游地區。黑水都督府,唐朝在黑水靺鞨分布地區設置的軍政合一建制,位於渤海國之北。公元722年(唐開元十年),黑水靺鞨首領倪屬利稽至唐朝貢,唐玄宗封其為勃利州刺史,治所於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的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
發展歷史
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安東都護薛泰請於黑水靺鞨內置黑水軍,續更以最大部落為黑水府,仍以其首領為都督,諸部刺史隸屬焉。"(《舊唐書·靺鞨傳》)
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唐廷賜都督姓李氏,名獻誠,授雲麾將軍兼黑水經略使。唐朝中央政府派駐長史,就其部落監領之。黑水都督府轄地,"南距渤海,北、東際于海,西抵室韋,南北袤二千里,東西千里"(《新唐書·黑水靺鞨傳》),包括今黑龍江中下游南北和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以及庫頁島的廣大地區。
約於公元815年(唐元和十年)前後,黑水都督府解體,黑水各部分別役屬於渤海國。黑水都督府存約90年。
唐設立都督府的目的
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區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都督源於東漢光武初年臨時設置的督軍御史。曹魏文帝初年都督設置制度化,晉代以後始兼任刺史,後周改都督為總管,隋代軍區亦稱總管。
唐初承隋制,其領軍出征者為行軍總管或大總管。至武德七年(624年),復以總管府為都督府,大總管府為都督府,而行軍總管及大總管不變。大都督常以宗王遙領而以長史代理其職。其餘都督則分為上、中、下三等。貞觀元年(627年),內地都督府多被裁撤。景雲二年(711年),睿宗曾擬分全國(除京畿、都畿外)為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糾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惡,但並未實行。
唐代都督權輕,雖加使持節之號,並不真正賜節。景雲二年以賀廷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實授旌節。從此節度使代替都督,成為地方最高的軍事長官。其中負責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者二十二,在都督府內"別置經略使",以處理該府所轄羈縻府州的民族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