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
简介
黄花鱼:别名大黄鱼_黄瓜鱼_黄金龙,为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鲈鱼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西北部,包括中国(黄海、东海)、日本、韩国、越南,主要栖息于水深60m以内的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质中底层水域,生殖季节会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域。1846年命名。生殖期鳔能会发出“咯咯”的声音,鱼群密集时,声音如水沸或松涛。黄花鱼还是一些中、西成药的原料。鱼鳔炒炼焙黄制成中药”鱼鳔胶珠“可治疗消化性溃病、肾结石等,耳石研末后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鱼脑石散”,对治疗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我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类,四大海产之一。其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鱼鳔可干制,是名贵食品“鱼肚”。还可制成黄鱼胶,为工业用高级胶合剂的原料。
生存环境:海水 最大长度:50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黄色_灰色
活动区域:中层 饲养难度:较易 性情习性:敏捷 适宜温度:24℃±2℃
酸碱范围:8.2±0.2(PH) 硬度范围:8±2(DH) 寿命年限:12年 食物饲料:肉食
黄花鱼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下颌齿内列齿较大,外列齿紧贴内列齿。眼眶下缘伸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前鳃盖后缘具锯齿。余被栉鳞,鳞片较小。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各鳞下都具金黄色腺体。与小黄鱼非常相似,但小黄鱼尾柄较粗,尾柄长为尾柄高2倍余,且体型相对较小。
黄花鱼饲养方法
对声音的威吓非常敏感,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则下浮至底层。主要以小鱼及虾蟹等甲壳类为食。最长可活30年。具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
黄花鱼雌雄分辨
黄花鱼繁殖方式
卵生。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通常怀卵10-100万粒。产分离的浮性卵,受精卵在20℃水温下约33小时孵化。产卵期可分春、秋两季,南黄海、东海以春季为主,南海以秋季为主。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在生殖期一般排卵2-3次。卵浮性,球形,卵径1.2-1.6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小时孵出仔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