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岐半島
黃岐半島 |
中文名稱:黃岐半島 所屬地區:福州市連江縣 電話區號:0591 地理位置:福建省東部海岸 面 積:135平方公里 方 言:福州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望鄉亭、觀音閣、仙人招手岩 火車站:連江站 車牌代碼:閩A 郵 編:350516 |
黃岐半島(古名黃崎,英語:Huangqi Peninsula)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東部,霞浦東衝口東南側,西接筆架山,如一條綠色綢緞直伸東海。自西向東展布,長31公里,寬4~5公里,面積150平方公里。呈「丫」狀鑲嵌在東海之濱的臺灣海峽西岸。有人形象地將她比喻成一枝橄欖枝。黃岐半島的出現,使連江海域凸顯「三灣兩口」態勢,即羅源灣、定海灣、黃岐灣和可門口、敖江口。還有一個圍海而成的大官阪墾區。黃岐半島水域島礁棋布,港灣眾多,海域廣闊,海產豐富。周圍岬灣交錯,有黃岐、定海漁港,是福建省重點漁區。黃岐鎮是黃岐半島重要的旅遊城市,重要的旅遊景點為望鄉亭、觀音閣、雞母壇和仙人招手岩等景點。該島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
目錄
地理位置
黃岐半島在福建省東部海岸。向東北伸入羅源灣與定海灣、黃岐灣間,北有東洛島,東南遙對馬祖列島,西以鶯頭、官嶺一線與官坂、筆架山毗連。屬連江縣。因島上黃岐鎮得名。長19公里,寬3~11公里,面積約135平方公里。由燕山期花崗岩和流紋質凝灰熔岩組成。
旅遊信息
黃岐鎮是黃岐半島的重鎮,遠近聞名,歷來是商貿繁華的漁區。海域遼闊,山水相依,風光宜人,顯現漁鄉風采,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成了旅遊休閒的好地方。
後沙
是黃岐鎮天然的海濱浴場,在黃岐鎮北面一處長約三百米的沙灘上。每年夏季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來往不絕。這裡有平緩廣闊的金色沙,還有渾圓的大石頭點綴着海灘。
望鄉亭
位於黃岐鎮西南山腰,登高望遠,可以將媽祖島盡收眼底。據說台灣同胞為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取名為「望鄉亭」。望鄉亭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周圍樹木蔥蔥,是個懷古思鄉的好地方。
觀音閣
原叫觀音堂,始建於明朝,位於黃岐鳳穴的「鳳心」地段,倚山面海,幾經滄桑,至今仍壯觀肅穆。閣樓居高臨下,三進古建築,飛檐翹角,金色的琉璃瓦迎着陽光似金色佛光閃爍。前往觀音亭需將車停在半山腰,大概走路20分鐘到達。登頂望遠,整個黃岐海域盡收眼底,山水相依風光宜人,十分壯闊。
雞母壇
在黃岐碼頭西北角山頂上,兩塊大石相疊而成的景觀一一「金雞轉向」,又稱雞母壇。它的形狀恰似一隻伏窩母雞正在下蛋,石旁的草木好像雞尾的羽毛,南風拂吹,輕輕飄動。雞母壇,從前雞頭向南,蛋下北邊,黃岐北富南貧。後因南北道人鬥法,南道得勝,從此雞頭向北了,蛋也下到南邊了,黃岐變成南富北貧了。黃岐的現狀,似乎印證了「金雞轉向」的傳說,全鎮南北經濟是有一定懸殊。
仙人招手岩
黃岐山前的公路左側有一塊酷似手掌,高約15米,寬5米的巨石,四方無依,上大下小,懸立在一塊盤石上,好像一個仙人的巨掌在向您打招呼,這就是仙人招手岩。有人稱它「企石」、「提刀石」,形狀十分奇特。
煙囪山
在黃岐鎮東臨海的一座山上。明朝嘉靖年同,倭寇侵擾我沿海,戚繼光揮師南下,招募漁工擴大抗倭陣容。黃岐半島百姓也自發組織自衛團體,由於經驗不足,設防不嚴,倭寇勾結海盜300餘人持長矛、火槍,氣勢洶洶燒殺搶奪,鄉民各自逃命,在煙囪山石洞避難,被倭寇發現,用草、穀殼阻塞洞口兩邊,點火熏煙,100多人活活被煙熏死,慘狀目不忍睹,「煙囪山」因慘案而得名。血教訓了鄉民着於構築抗寇城牆,並在山頂設罟瞭望台和報警點,一旦發現敵情,立即點火冒煙,發出救急信號。從此「煙囪山」出名了。
仙人掌與仙人洞
傳說很久以前,南海仙人受東海仙翁邀請,於清晨騰雲駕霧經黃岐上空,突然有道奇光異彩從側面反射過來,甚感稀奇,於是緩緩下降煙囪山頂上,用右腳着石後轉45度,只見一輪紅日從東海冉冉升起,金光萬道,仙人讚不絕口。煙囪山的巨石上還有明顯仙人腳掌印,石旁山洞稱「仙人洞」。史載,黃岐鎮每年大年初一,少男少女和孩童都成群結隊清晨出發登上煙囪山,攀巨石觀仙人腳掌,以求護佑,再迎着東升的旭日,穿仙人洞,祈求去邪免災,年年平安,歲歲歡樂。這種習俗流傳至今,長盛不衰。[2]
視頻
福州連江黃岐半島風光
參考資料
- ↑ 黃岐和黃岐半島,馬祖日報,2012-12-15
- ↑ 福州連江黃岐半島,山水相依風光宜人,騰訊網,20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