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區
黃山區位於安徽省[1]南部,東經117°50′-118°21′、北緯30°00′-30°32′,東連旌德、績溪,東南與徽州區毗鄰,西接石台、青陽,西南與休寧、黟縣交界,東北同涇縣相依,東西寬約51.75千米,南北長達57.83千米,總面積1775平方千米(《簡冊2015版》為1669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13年末)。全區轄1個街道、9個鎮、5個鄉:新城街道、甘棠鎮、仙源鎮、湯口鎮、譚家橋鎮、太平湖鎮、焦村鎮、耿城鎮、三口鎮、烏石鎮、新明鄉、龍門鄉、新華鄉、新豐鄉、永豐鄉。區政府駐甘棠鎮北海南路,距省城合肥市254千米,距市府屯溪110千米,距黃山北大門19千米、南大門51千米、西大門23千米,距太平湖18千米。
地處黃山北麓太平盆地,地勢南高北低。最高處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64米;最低處為新豐鄉勝豐村,海拔85米。青弋江正源清溪及支流榮溪、秧溪、婆溪、麻川等均注入太平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540毫米。礦藏有煤、鉬、石灰岩、花崗岩等。名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生產基地。合銅黃高速、205國道和103、218、322省道穿境而過。太平湖大橋連接黃山、九華山兩大風景名勝區。太平湖是淡水養殖基地。黃山風景區以奇松、怪石、溫泉、雲海「四絕」聞名中外。黃山森林公園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還有明代建築六角樓、九龍瀑、翡翠谷、樵山神仙洞等名勝古蹟。
目錄
歷史沿革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設立太平縣。198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太平縣,設立縣級黃山市,因在黃山之北,故名。以原太平縣、歙縣的黃山公社、石台縣的廣陽公社的行政區域和黃山管理局現有轄區為黃山市行政區域,由安徽省直接管轄。1987年11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屯溪市、黃山市,設立黃山市(地級);設立黃山市黃山區,以原黃山市為其行政區域。
1996年,黃山區面積1669平方千米,人口約16萬人,轄6鎮13鄉:甘棠鎮、平湖鎮、仙源鎮、焦村鎮、譚家橋鎮、湯口鎮、郭村鄉、賢村鄉、耿城鄉、三口鄉、新豐鄉、廣陽鄉、永豐鄉、新華鄉、龍門鄉、新明鄉、清溪鄉、烏石鄉。區政府駐甘棠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黃山區常住總人口159845人,其中(1個街道、7個鎮、12個鄉),新城街道18747人,甘棠鎮19235人,仙源鎮11034人,湯口鎮13857人,譚家橋鎮8317人,太平湖鎮6135人,焦村鎮9193人,耿城鎮8354人,三口鄉8744人,新明鄉6930人,龍門鄉5031人,賢村鄉3321人,郭村鄉2644人,烏石鄉6809人,桃源鄉2697人,清溪鄉2435人,新華鄉6052人,新豐鄉6247人,永豐鄉6261人,廣陽鄉3854人,黃山風景區3948人。
2004年末,黃山區轄1個街道、8個鎮、11個鄉。
2006年,黃山區行政區劃部分調整:撤銷廣陽鄉、清溪鄉、桃源鄉、賢村鄉、郭村鄉,將原廣陽鄉整建制併入太平湖鎮;太平湖管委會和太平湖鎮進行合署,實行四塊牌子,一套人馬;將原清溪鄉、桃源鄉整建制併入烏石鄉;將原郭村鄉、賢村鄉整建制併入焦村鎮,保留甘棠鎮、耿城鎮、湯口鎮、譚家橋鎮、三口鎮、仙源鎮、新明鄉、龍門鄉、新華鄉、永豐鄉、新豐鄉,調整後,全區現有19個鄉鎮撤併為14個,撤併率為26%,撤併後鄉鎮平均人口由原來的0.85萬人增加到1.15萬人,平均面積由原來的93平方千米擴大到127平方千米。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黃山區常住總人口147620人,其中,新城街道23725人,甘棠鎮24417人,仙源鎮8863人,湯口鎮15177人,潭家橋鎮6730人,太平湖鎮7606人,焦村鎮10405人,耿城鎮7729人,三口鎮7055人,新明鄉5813人,龍門鄉3644人,烏石鄉9323人,新華鄉4619人,新豐鄉4484人,永豐鄉4653人,黃山風景區3377人。
視頻
黃山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安徽省行政區劃簡冊》公布 你對家鄉了解多少?,搜狐,2019-03-11
- ↑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空巢家庭31.77% 十年增9%,搜狐,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