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珍
黃寶珍 [1] 又名阿妹丕,工閨門、青衣。莆田市城廂區人。家貧,小時給大戶人家作童養媳。 十二歲進"新移風"戲班,師事吳金松(烏松)學青衣、閨門,後入"新鳳英"戲班。一九五零年組織家庭劇團,幾經改組為莆田縣實驗型劇團,她擔綱主演。二十歲時,在華東戲曲會演中,扮演《琴挑》中的陳妙常,榮獲二等演員獎。 黃寶珍現為福建省劇協常務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2008年1月16日,被文化部公布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莆仙戲代表性傳承人。
黃寶珍 | |
---|---|
出生 | 1934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阿妹丕 |
職業 |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
知名於 | 黃寶珍現為福建省劇協常務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2008年1月16日,被文化部公布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莆仙戲代表性傳承人。 |
知名作品 |
《望故鄉 《鄒自龍》 《海瑞祝壽》 |
目錄
簡介
黃寶珍從小就愛看戲,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對莆仙戲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口能唱出幾首莆仙戲曲。為了不受餓,1946年,她主動要求入棚做戲,但是媽媽說:「你從小身體就不好,人家小孩是養大的,你是餓大的,而且個子瘦小,講話聲音很小,能當演員嗎?人家會要你嗎?」媽媽雖然是這麼說,但是還是帶着小寶珍到處尋問。聽說東門「新朝音」在排戲要組成一個班(過去,我們莆仙戲組成一個班,都要練習幾月才演),而且也要選幾個女演員,於是媽媽就帶着她去戲班問,但是人家說人收滿了(一般一個戲班是收8個角色),其實是看不上瘦巴巴的寶珍。後來黃媽媽又帶着寶珍到東陽的「新歌舞」等多個戲班去問,但是人家還是不要,說一個小丫頭片子,能有什麼能耐。
最後機緣巧合,「新移風」戲班也剛好在闊口演出,表姐認識他們的班主,帶她去玩,恰巧遇到了寶珍姐姐以前唱戲的時候一個鼓手雷澄清師傅(莆仙戲著名藝人)。聽說她要入戲班他拿出一把鼓讓她試唱一段,問寶珍:「你會唱什麼?」( 舊時挑演員的標準是「一容二聲三工夫」。),於是寶珍就唱了「望故鄉」選段,剛好在旁邊的一個副班主聽了,覺得很不錯,「年紀小小,嗓門這麼亮,你明天再過來」。第二天,寶珍如約前來。當時班主陳兆俊,聽說寶珍小小年紀就會唱「望故鄉」(《望故鄉》是莆仙戲高難度的曲子)很是吃驚,他說:「我辦戲班辦了這麼久,沒有幾個會唱的好的,你會唱?那好你唱來聽聽!」他聽過之後非常高興,當場收了寶珍:「挑上十擔大米給她們家送去。」寶珍媽媽一聽,也嚇了一跳,不敢收米:「你們能收我們家孩子已經是我們的福氣了,我們怎麼能收你的大米,這萬萬不行。」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黃媽媽只收了3擔米。於是生活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觀。不僅能吃飽了,寶珍每個月也能領到一些零花錢。
起起落落的藝術生涯
進入「新移風」戲班,黃寶珍就開始了她的莆仙戲演唱藝術生涯。
入班之後的寶珍勤學苦練,虛心拜師、登門求教。當時同班的莆仙戲著名的青衣旦角吳金泉(烏松)師傅就是黃寶珍的啟蒙老師。現在過了62年,她還清楚的記得學的第一齣戲是《鄒自龍》,寶珍在裡面演苦旦,這齣戲對演員的唱功和做功要求特別高,尤其是「架工」。 寶珍也跟隨雷澄清師傅學唱功,得到他的真傳。學起了莆仙戲的「板眼」(以前沒有簡譜,只有「次功六」和「和士上」這種莆仙戲特有的簡譜)。雷師傅告訴她,莆仙戲的「板眼」非常重要,字和板(節奏)吐出來,字音就清晰了。寶珍還學習了四旦顧的《觀音掃殿》、陳天良的《公背婆》、陳國珍的《胭脂鋪》等拿手絕活好戲。她又向前清秀才、民國時期的小學校長陳唐彬學習語音方面的知識,不斷矯正語音,力求音調節拍規範。她悟性較高,一點就通,尤精於閨門、青衣,兼熟武旦、小旦。
有次在黃石演《海瑞祝壽》這個劇目,當時一旦角突然生病了,副班主非常着急,怕誤戲,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要是誤戲的話,不僅會影響戲班的聲譽,整個班都有可能被扣在那不能到下一地方演出)。於是副班主就讓寶珍去演,但當時寶珍的個太小,沒有適合的戲服,副班主就上街買了舊時蚊帳的「橫眉」,臨時做了件戲服。最後《海瑞祝壽》的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獲得好評。這時,黃寶珍才12歲,她入行也就兩三個月。
黃寶珍與同班的演員輾轉莆田各地演出,人們開始記住了,在「新移風」戲班,有個「阿妹丕」。出名之後的黃寶珍更加刻苦練功,寶珍對唱腔十分講究,不滿於傳統唱法中詞句唱不亮、拖腔不落韻、觀眾聽不懂的弊病,下苦功夫,提高演唱技巧。她要求自己演唱時,不但要唱出聲,而且要唱出情,要聲情並茂、唱做俱佳。為此,她經常虛心請教編劇者(如朱國福等),對劇情充分理解,對自己扮演角色的性格、情感,細心琢磨。排練時又經名樂師蕭祖植逐句推敲、開導。蕭祖植說:唱曲行腔,就像牽牛過山;山就在對面,但峰迴路轉,上嶺下坡,很費功夫;唱曲也不能貪圖省力,應該講究迂迴宛轉、高低曲折,才經得起咀嚼品味。她牢記這個秘訣,平時總是反覆推敲、習唱。如同是唱古曲《太子游四門》她就唱得特別有韻味,別人總是唱不贏她。正因為如此,她的演唱就有質的飛躍。
1953年,劇團帶着大型劇目《關羽之死》,到省里會演。當時文化局局長陳虹看了之後說:「你們劇團人才不錯,但是你們是拿『金碗當乞丐』,興化戲(以前莆仙戲都稱興化戲)歷史非常悠久,怎麼不演自己的戲,卻演別人的戲。你們幾個老藝人討論一下,看能不能這幾天把你們莆田的劇目拿出來演。」當時陳開基師傅提出演莆田的古老的劇目《千里送京娘》,但是「京娘」這個人物卻沒有人演,因為劇團當中沒有人演過(這個角色對騎馬、跑、蝶步等動作要求很嚴格)。黃寶珍自告奮勇地說:「我來演吧,『京娘』我看別人演過一次,還記得一些。」於是當天晚上開始排練,第二天就獻演,獲得眾多專家的好評。黃寶珍還代表劇團上台講話,這時的黃寶珍也才十八九歲。
1954年,黃寶珍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地區六省一市戲劇匯演大會,在這次匯演上年僅 20歲的她扮演《琴挑》中的陳妙常,獲得了人生的第一個獎項,演員二等獎。還由中國唱片公司灌了唱片,發行全國。同年她加入了中國戲劇協會,又在年底當選為福建省政協常委、省婦聯委員。
1957年,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戲曲演員講習會,周信芳、袁雪芬、嚴鳳英等大師和名家的授課和演唱,使她有很大收穫。此後,演唱更臻於成熟,在《王十朋》、《朱弁回朝》、《孟道休妻》、《碧血紅花》等劇中有膾炙人口的演唱。1957年3月,她與黃文狄、鄭鶴、朱國福等六位同志被中央文化部授予莆田第一批高級知識分子稱號。
1961年起她任莆仙戲實驗劇團業務副團長,分管文藝業務工作。1964年6月份,黃寶珍與黃文狄老師一起參加福建省電影製片錄製莆仙戲電影《梁祝》,還送到北京去拷貝準備發行,但是,還沒等到發行,國家就提倡演現代戲。改演現代戲後,在現代劇《沙家浜》、《八一風暴》、《紅色風暴》、《社長女兒》等擔任主角,演唱十分精彩傳神,大獲讚譽。
1979年在中斷13年正式演出之後,又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文化部要錄「莆仙戲」所以就從福州回來了。「東風又放花千樹」,當時黃寶珍參與了《千里送京娘》、《百花亭》《張協狀元》《米米蘭思妻》等幾個劇目的錄製。她寶刀未老,轟動一時。儘管十年浩劫奪去了她藝術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但是她依然引吭高歌,光彩不減當年。
1979年黃寶珍在中央文化部錄製《嵩口司》時的劇照,她在其中飾演馬虞氏。
1981年她和莆仙戲老前輩一起組建了一個藝校,按行當招收了一批30多個學生,她專門負責「閨門旦」(有6個學生),半年之後,全體學員排了《胭脂虎》這個劇目,由於經費緊張,大家只好穿着練功服演出,想不到第一場演出獲得了好評。可惜的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解散了。
50多年的演藝生涯碩果纍纍
從藝50多年來,黃寶珍先後演出了《米米蘭思妻》、《王十朋哭妻》、《孟道休妻》、《梁山伯與祝英台》、《春江》、《葉李娘》、《朱弁回朝》、《百花亭》等50多部劇目,塑造了許多鮮活的女旦形象,她為莆仙戲劇事業發展傾注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在莆田群眾心中留下了一道亮麗的倩影。黃寶珍的唱段與梅蘭芳、周信芳、常香玉、紅線女、嚴鳳英等全國名家一起被收入《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由中國唱片社出版、中國唱片發行公司發行。2004年副省長汪毅夫來莆考察,專門撥款5萬元,製作錄像專輯,搶救她的莆仙戲傳統劇目。
黃寶珍的嗓音得天獨厚,音域寬廣,音色甜潤,吐字清晰,情感委婉細膩、舒展自如,且極具醇厚的地方韻味,給人以山遙水遠的悠揚綿長之感。如她在《琴挑》劇中的一曲《犯懶畫眉》,從一九五四年到現在,一直被各級電台播放,還有如《高文舉》中的《催拍》、《訪友》中的《四朝元》、《望故鄉》等,許多觀眾購買錄音帶,逢年過節、婚喪喜慶,就在家庭、街頭、工地播放。她的聲音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使人不由得駐足而聽,心旌激盪。 她當時真是唱遍了壺山蘭水,唱紅了興化大地。每次演出,大家一聽「阿妹丕」來了,都紛紛買票前來。莆田戲迷都說,看戲,聽戲,還是聽阿妹丕的唱戲。只要一說 「阿妹丕」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叫吳東叔的戲迷在17歲的時候曾聽過黃寶珍 「望故鄉」選段後,非常的喜歡,不久這個吳姓的戲迷去了台灣,多年之後還很難忘黃寶珍的戲,在2003年的時候從台灣回莆田,通過友人找到了黃寶珍以了心愿。
在去年12月份,黃寶珍老師參與錄製《梁祝》,整個錄製時間有一個多小時。特別是裡面的「弔喪」段難度較大,黃寶珍老師驕傲的說:「整場戲一個多小時,以為60年沒有演戲了,肯定堅持不住而且也生疏了,想不到還不錯(這跟我堅持練功是有很大的聯繫)。」黃老師44歲的兒子也過來看她演戲,第一次看母親演戲,看完之後他說:「媽媽原來你還有這一手,難怪你平時那麼堅持演莆仙戲,看莆仙戲就好象吃莆田的荔枝一樣,很有味道。」
垂暮之年發揮餘熱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盡我的綿薄之力,將自己的技藝全部傳給後人。莆仙戲的現狀還是令人擔憂,雖然辦藝校,但很多人都只是想拿張文憑然後去改行,沒有幾個人能在畢業後真正從事莆仙戲事業。可是莆仙戲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因為在莆田,莆仙戲還是盛行的,影響面較廣,全市目前有鯉聲劇團、芳草劇團、江口劇團等100多個劇團,平均每天都有一個劇團在演出。福建省莆仙戲劇院也在我市正式掛牌成立,我市對保護、搶救莆仙戲工作非常重視,近來啟動了莆仙戲搶救保護工程,投資數億元的莆仙大劇院和莆仙戲博物館將相繼建成。福建省藝校莆田戲曲班每年招收40多名莆仙戲大專班學員,莆田市財政撥專款供他們免費上學……這些都有利於我們莆仙戲的發展。再加上莆仙戲還正在申報世界遺產呢!」黃寶珍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如今黃寶珍老師仍為莆仙戲這一古老劇種的傳承貢獻力量。現在她正在積極準備錄製《朱弁回朝》,她在其中飾演雪花公主。
視頻
黃寶珍唱腔【仙姑探病】3 十音八樂 莆仙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