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任寰,字旭南,广东武备学堂第二期毕业。1909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春参加民军。民国后任广东陆军混成协排长、连长。后投靠林虎,随林虎参加陈炯明的叛军,东征后下野回乡,后因旧部陈济棠割据广东,重新投入军界。陈济棠下野后淡出军界。1944年任梅蕉平埔警备区司令。第七战区司令部高参。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社会党,任该党广东省党部常务委员。1947年当选为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移居香港,1952年去世。

黄任寰
 
出生  

目录

人物简介

  黄任寰(1888~1956)字旭南,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清末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回乡任教。辛亥革命时参加民军起义,历任排、连、营长。民国5年(1916)桂系护国军入粤,黄任寰率部响应,嗣升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民国9年援闽粤军回粤,黄任寰率部在阳江反正,后编入钟景棠部,任第一统领。时浙军陈肇英部袭潮汕,黄任寰率部支援,将之击退。翌年随粤军主力参加讨桂战役,率部进至南宁龙州。民国11年6月,陈炯明部叛变,黄任寰率部调韶关堵截北伐军回师,嗣升任陈炯明军独立旅旅长。翌年率部入闽,击败臧致平军,后升任-第一师师长。民国14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黄部在军阀林虎指挥下参加棉湖战役,为东征军击败。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黄任寰部在华阳战役又为东征军击溃,黄只身走上海。民国21年陈济棠主粤军政,特聘黄为第八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后调独立第一师师长。之后,又调升第四军军长。民国25年夏,陈济棠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失败下野。黄任寰随之去职寓居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粤任第七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副主任兼参谋长。民国33年(1944),任梅蕉平埔守备区指挥官,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役,任国民政府-委员。民国37年定居于香港。

  黄任寰原是陈炯明、陈济棠旧部,曾随陈炯明反对孙中山“联俄、俄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驻防梅县、蕉岭一带时,打击工农运动,军纪不好,侵扰民众,蕉岭华侨曾具呈向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和陈济棠控告。最终去世于香港。 [1] 1931年至1933年,黄任寰率部驻防蕉岭时,见当地交通不便,乃与蕉岭县政府磋商,整修梅蕉公路,并循古道修筑蕉岭至武平公路,筑新东公路(新铺一东石);派军士兴修蕉岭公共体育场;将废庙改建平民医院;清理乱葬岗,辟建公墓;整顿交通市容,发动军民种树,并严令保护树木。此外,还倡修新铺大桥等。 1933年,黄任寰部移驻梅县,他与梅县县长彭精一合作,组织地方人士成立市政委员会,亲自督促部队,参加拆除旧城墙扩辟街道、填平梅县体育场地面、疏通梅城下水道等各项建设。又倡建民众教育馆、县立图书馆、平民医院和修建古塘坪机场。黄任寰还用公私名义捐资翻印吴兰修《桐花阁词》、宋湘《红杏山房集》、《义何文存》、《梅水汇灵集》、《梅水诗传》等先贤著作,倡修《梅县县志》和《西阳乡志》。1934年,他着手修建东山千佛塔,亲自前往东山勘测,塔建成后,黄任寰作记,刻石立碑,记其始末。

长征路上巧用心思

[2] 1934年10月初,粵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长工忽然接到了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通知,令其立即赴瑞金接受任务。 周恩来与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叶剑英向何长工交代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作为红军代表,前往寻乌与粵军总司令陈济棠的代表进行秘密军事谈判。周恩来没有具体交代此次谈判的直接目的,只是嘱托何长工要勇敢沉着,见机行事。而实际上,此次谈判将直接关系到中央红军能否顺利打开西进通道,顺利突出重围,通过蒋介石在中央苏区周围精心部署的封锁线。 陈济棠号称“南天王”,属地方实力派,历来与蒋介石矛盾重重。第五次围剿开始后,蒋介石封其为南路军总司令,指挥粤军十一个师又一个旅,担负阻止红军向南发展,并向筠门岭、会昌推进的任务,一方面借陈济棠之力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则让粵军在与红军的作战中消耗实力,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陈济棠对此心知肚明,当然不会轻易上当。于是,虽然在蒋介石的压力下,粵军也向红军阵地实施了进攻,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暗地里则秘密派人向红军进行不再互犯的试探。

毛泽东对此高度关注,指示粵赣省委书记刘晓与何长工要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的争斗,加强统战工作,同时要缓和前线局势,将主力红军抽下来整训,积蓄力量,以备不虞。粵赣省委负责人依计行事。因而,在南线战场上,双方外打内通,明打暗和,战事始终比较和缓。蒋介石虽勃然大怒,却也无可奈何。 1934年9月,陈济棠再次派出代表,要求与红军代表进行谈判。这一要求对于正在酝酿突围西进的中央红军来说正中下怀。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马上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力争与陈济棠达成协议,借道西进,顺利突出国民党围剿军的包围。

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信陈济棠,同意进行谈判,建议双方停止作战行动,订立反日作战协定。同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确定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与何长工作潘汉年与何长工在粵军的秘密护送下,到达粵军独1师2旅旅部所在地寻乌县罗塘镇,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两层小楼上,与粵军代表杨幼敏、黄质文、黄任寰进行秘密谈判。

为谈判代表。朱德于10月5日亲笔署名,为潘、何二人写下了介绍信。 潘汉年与何长工在粵军的秘密护送下,到达粵军独1师2旅旅部所在地寻乌县罗塘镇,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两层小楼上,与粵军代表杨幼敏、黄质文、黄任寰进行秘密谈判。 就在双方代表尚在为协议内容而紧张谈判之时,红军的战略转移行动已经开始。何长工扫到周恩来发出的密语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粵军代表非常敏感,立即迫问:“是否你们要远走高飞了?何长工平静作答:不是,这是说谈判成功了,和平鸽上天了。”但其内心则非常清楚,红军主力已经开始行动,谈判必须迅速达成协议。

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五项协议: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通知陈,陈部后退四十华里。为防泄露消息,双方没有签订正式协议,只由双方代表将内容各自记在自己的记事本上。 谈判所达成的协议,对中央红军的长征意义重大。

红军突围行动开始后,粵军根据协议,稍做抵抗,即边打边撤,或不做堵击。红军也遵守诺言,10月26日,中革军委专门电令各军团:“现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我军西进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军自愿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及俘其官兵。但这仅限于当其自愿撤退时,并绝不能因此而削弱警惕性及经常的战斗准备。” 红军在长征初期,能够顺利通过陈管区,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并安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一方面是由于红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另一方面也不能不说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直接指导下,红军巧用蒋介石与陈济棠之间的矛盾,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并达成了秘密停战协议有直接的关系。

投入桂系

1916年桂系入粤,率部响应,加入林虎率领的广东护国军第二军,任第二混成旅第二团团长,后兼两阳警备 司令。陈济棠当时在其部下任连长。当时林虎部有三员大将,黄业兴、黄任寰、王定华,人称"三黄散",把他们比作药铺里的三黄散,能杀虫去病,素称能战,在1920年桂粤战争中,三黄身在桂军却是粤人,三黄散一变而为"三黄散(散了的散)。

1920年脱离桂系,任粤军第五路第一统领部统领。

1922年任粤军第一军第五独立旅旅长。

陈炯明叛变后,任陈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1923年4月间,许崇智率东路讨贼军自福建开抵潮州、梅州附近,李烈钧赴汕头收抚叛军残部洪兆麟四师。不久,洪兆麟部乘沈鸿英公开叛变之际(约在5月间)再度叛变,许崇智率部被腰击于揭阳附近,情形十分狼狈。同时,许军行抵兴梅之部,又为伏于赣南之林虎所部黄任寰、黄业兴、王定华等叛军狙击,损失惨重,伤亡溃散过半。

1925年被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击败,赴沪闲居。

东山再起

1928年,陈济棠任第4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黄任寰返粤,任西区绥署参谋长。

1929年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兼教导旅旅长。

1931年任第一集团军第三军第一独立师师长。

1936年1月,陈济棠把自己的军队编为五个军,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6月,反蒋失败下野。余汉谋主政广东,为笼络旧人,8月,电请国民政府设五个军区司令,代替过去各军军长,任李振球为第一军区司令,张达为第二军区司令,黄延桢为第三军区司令,黄任寰为第四军区司令,缪培南为第五军区司令。并拨一笔巨款,以考察政治为名,令五军区司令游历全国,考察各省军事政治两三个月。考察归来,抗战事发,五军区司令撤销。黄任寰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兼参谋长、平蕉饶埔四县总指挥。10月,授陆军中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