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納瑪
麥納瑪(阿拉伯語:المنامة;英語:Manāma)亦譯麥納麥,是中東國家巴林的首都,瀕臨波斯灣,在巴林島的東北部。麥納瑪是巴林最大的城市,人口約157,000,都會區則有32萬人以上,占巴林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麥納麥市(Manama)一直是波斯灣的重要貿易中心。在經歷了葡萄牙和波斯的統治以及沙特阿拉伯和阿曼統治時期的入侵之後,巴林在19世紀英國霸權時期確立了自己的獨立國家地位。
目錄
城市景觀
在這裡可以找到現代阿拉伯繁榮的所有標誌-寬敞的空調購物中心和大膽設計的摩天大樓。
人文歷史
有證據表明人類可以在巴林北部海岸線上追溯到青銅時代。該Dilmun文明居住的地區在公元前3000年,作為之間一個重要的區域貿易中心[1],美索不達米亞,麻稈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在波斯灣航行期間,亞歷山大大帝的一位船長證實了古代農村人口的大量證據。巴林北部龐大的渡槽系統促進了古代園藝和農業的發展。
在公元一世紀,羅馬作家普林尼·埃爾德(Pliny the Elder)寫下了蒂洛斯(Tylos)(古典時期巴林的希臘名字)及其珍珠和棉田。所述的島上的控制之下帕提亞和Sassanid帝國分別成立,那時Nestorian基督教開始在巴林傳播。到公元410-420年,在鄰近的穆哈拉格島上的艾爾代爾建立了一個內斯托里亞主教和修道院。
1330年,在Jarwanid王朝的統治下,該島成為霍爾木茲王國的支流。早在公元1345年的手稿中第一次提到了麥納麥鎮。巴林,特別是麥納麥和比拉德·卡德姆(Bilad Al Qadeem)附近的定居點,成為什葉派獎學金和烏雷瘤培訓的中心,這種情況將持續數百年。
1521年,巴林已經擊敗了霍爾木茲,淪為波斯灣中不斷擴大的葡萄牙帝國的統治者。葡萄牙人通過在麥納麥市郊建造巴林堡,鞏固了對島嶼的控制權。在波斯發生無數起義和薩法維德帝國擴張之後,葡萄牙人從巴林被驅逐出境,薩法維德人在1602年取得了控制權。
在18世紀下半葉,波斯人對波斯灣的控制權逐漸減弱。這時,巴林群島是布什爾酋長國的附屬國,布什爾本身是波斯的一部分。1783年,Bani Utbah部落聯盟入侵了巴林,並驅逐了當地州長Nasr Al-Madhkur。結果,哈利法家族成為該國的統治者,與布什爾和波斯 / 伊朗的所有政治關係也被終止。 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本·哈利法(後稱為艾哈邁德·法特,上火。「征服者艾哈邁德」)成為該王朝的第一個巴林的哈基姆。19世紀的政治動盪對麥納麥的經濟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
19世紀的大不列顛人(Pax Britannica)導致英國鞏固了貿易路線,特別是靠近英國拉吉(Raj)的貿易路線。為了應對波斯灣地區的海盜行為,英國部署了軍艦,並迫使當時的波斯灣大多數國家(包括巴林)簽署了1820年《海事總條約》,該條約禁止海盜和奴役。1861年,英國與巴林簽署了永久性的和平與友誼休戰協定,使英國人負責保衛巴林,以換取英國對巴林外交事務的控制權。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拉吉在美索不達米亞戰役期間將麥納麥作為軍事基地。1919年,根據1913年頒布的巴林議會命令,該國正式作為海外帝國領土併入大英帝國。
1932年發現石油並隨後於1934年生產石油出口,該國在地緣政治中獲得了更大的意義。中東的石油供應安全是英國的優先任務,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1965年3月爆發了另一起反英起義,雖然主要由渴望獨立的學生而不是阿拉伯民族主義者領導。1968年,英國宣佈到1971年從巴林撤軍。新近獨立的巴林國指定麥納麥為首都。
地理位置
巴林是波斯灣西岸附近的島嶼國家,群島和王國。麥納瑪位於本島的東北端。
經濟
麥納麥是巴林經濟的重點。近年來,由於石油的枯竭和其他行業的增長,石油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經濟的支柱。重工業(例如,鋁 冶煉,船舶修理),銀行和金融以及旅遊業是最近經歷增長的行業。幾家跨國公司在麥納麥及其周圍設有設施和辦事處。麥納麥本身的第一產業是金融服務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外交區》中有超過200家金融機構和銀行。麥納麥市是波斯灣地區的金融中心,也是伊斯蘭銀行業的中心。[2]
體育
足球和籃球,麥納麥俱樂部還設有保齡球隊。
旅遊景點
- 巴林國家博物館
- 拜特·古蘭經
- 法提赫清真寺
- 麥納麥蘇克
- 小印度
- 巴布·巴林
- 世界貿易中心
- Jai Shri Khrishna神廟
- 拜特·古蘭經清真寺
- 阿爾巴雷美術館[3]
教育
古蘭經學校是20世紀之前巴林的唯一教育來源。
成立於1986年的巴林大學位於麥納瑪。
麥納麥擁有各種私立和公立大學和學院,例如阿赫利亞大學,應用科學大學,阿拉伯開放大學,阿拉伯海灣大學,巴林銀行和金融學院,德爾蒙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