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韭
鷓鴣韭 |
鷓鴣韭(變種)(學名:Allium plurifoliatum var. zhegushanense J. M. Xu)。多年生草本,鱗莖簇生,基部粗圓柱狀,葉條形,扁平,近與花葶等長,花葶圓柱狀,傘形花序稍鬆散;小花梗近等長,花淡紅色、淡紫色至紫色;內輪花絲無齒,錐形。子房倒卵狀,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9月。生海拔3200-3300米林下或溝邊。具近直生的根狀莖。鱗莖聚生,圓柱狀,具叢生、較粗壯的根;鱗莖外皮灰黑色,薄革質,老時條裂,或呈纖維狀,內皮白色,膜質,不裂。葉條形,短於花葶,寬4-10毫米。花葶圓柱狀,具2條縱的狹翅,高 (14-) 20-8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膜質,白色,2裂,常宿存;傘形花序近扇狀,花較疏散;小花梗隨花的發育而伸長,故同一花序上長短不相同,小花梗在花開放時為花被片的1.5-2倍長,基部無小苞片;花白色;花被片狹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稀為卵形,開展,長(4-) 6-8毫米,寬1.7-2毫米,外輪的稍短;花絲約為花被片長的1/3-1/2,基部約1毫米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分離部分的下部呈三角形擴大,向上收狹成錐形,內輪的常略短;花葯黃色;子房倒卵狀球形,每室1胚珠;花柱遠比子房短;柱頭明顯的3裂。花果期5月底至8月。
目錄
基本內容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多葉韭的區別僅在於本變種的內輪花絲無齒,錐形。花果期8-9月。名稱狀態:被SP2000收錄,狀態為:Allium sacculiferum為接受名中文名:朝鮮薤形態描述: 草本,具短而直生的根狀莖。鱗莖長卵形或卵形,粗0.75-1.5厘米,常單生;鱗莖外皮老時深褐色,纖維狀或呈不明顯的網狀。花葶圓柱形,中空,高30-60厘米,1/4-1/3具葉鞘。葉3-5枚散生,三棱狀條形,有時基部為中空的管狀,比花葶短,寬2-4毫米。總苞比花序短,具短喙;傘形花序球形,多花,密集;花梗等長,為花被的2-4倍長,具苞片;花紫紅色到藍紫色;花被片6,長4-55毫米,橢圓形,鈍頭,外輪的舟狀,比內輪的短;花絲錐形,基部近等寬,長為花被片的1.5倍,僅基部合生並與花被貼生;子房近球形,基部具3個有蓋的凹穴;花柱伸出花被。 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蒙古,蘇聯遠東地區,朝鮮北部也有。生濕地。上述描述信息來自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國內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全球觀測記錄分布(數據來自GBIF)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理縣、鷓鴣山和刷經寺一帶。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200-3300米的林下或溝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