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尾鄉
鴻尾鄉位於福建省閩侯縣西部,閩江下游南岸,東與竹岐鄉相連,西鄰閩清,南至岩石大帽山與永泰、閩清交界,北鄰閩江,與白沙鎮相望。[1]
鴻尾鄉全境東西南北群山屏障,中部穆源溪由西向東注入閩江,形成狹長的河谷型半山區。是著名的工藝品之鄉,橄欖之鄉。
鴻尾鄉現轄20個行政村。距省會福州市中心37公里,距縣城甘蔗街道15公里。316國道、福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48.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327人。
中文名: 鴻尾鄉
外文名: Hongwei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地理位置: 閩侯縣西部
面 積: 148.64 km²
下轄地區: 2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超乾村石佛頭街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10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6327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閩A
目錄
鄉鎮概況
鴻尾鄉是著名的工藝品之鄉,橄欖之鄉。甘竹大橋建成後拉近了該鄉與縣城的距離。現轄南下、超乾、大模、裡頭、岩石、溪源、橋頭、漢頭、埕頭、大罕、源口、奎石、官路、南坑、大坑、古洋、青馬、鴻尾、安樟、南元20個行政村。鄉政府所在設在超乾村石佛頭街。
地理氣候
境內群山環抱,地勢以盆地、山地為主,以上峰有大坑村鳥岩石山1005.9米,南元村雞京山1037.9米,大湖仙山1147米,石虎山1127米,牛背山1049米,岩石村大帽山1237.7米,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500米以下平均氣溫17-20度,年降雨量1454毫米左右。
歷史沿革
唐末,王穆源隨王審知入閩後居此,故舊稱穆源,閒屬侯官縣永安鄉的永興,清化里和石門鄉的歸德里、元、明時屬永安鄉的十九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和後門鄉的十八都。清為永安鄉的十九都、二十都和石門鄉的十八都。清末屬穆源區。
民國29年為穆源鄉,屬第四區,民國34年仍為穆源鄉。民國37年屬甘蔗區。民國38年9月屬第七區,12月與白沙、竹岐等合為第十區。1952年5月單獨設為十五區,駐鴻尾鄉。1955年7月稱為鴻尾區,1958年5月改為鄉,9月成立鴻尾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復區建制,1964年9月再恢復為公社,1984年7月撤社稱鄉,到90年代不變。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縣境地形複雜,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共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環境適宜於各種植物生長。植物資源豐富,適宜育林種果,森林覆蓋率為63.7%。現已有果園面積11084畝,年產水果2899噸,其中種植面積7074畝,橄欖產量18650噸,居全省首位,素有「橄欖之鄉」美譽。
水利資源
鴻尾境內水網密布,水系發達,水量豐富,閩江、穆源、溪流經鄉境,現有一個5000噸自來水廠,為農田灌溉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條件。其特點河流的上段落差大、水流急、水資源豐富,中下遊河床平緩。
礦藏資源
該鄉橋頭村橫列自然村蘊藏着豐富的高嶺土資源,已開發和新發現的礦點7個,這些高嶺土色澤光潔,屬優質瓷件原料以及南下村石英礦。
經濟發展
這些年來鴻尾鄉依靠工藝品產業的支撐,經濟步入了快車道。2005年該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主動謀劃,快速推進,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經濟社會穩定,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據資料顯示,2005年全鄉農民人均收入達4830元,全鄉完成工業總產值11.2億元,比增9.4%,比2002年增長3.4億元。工業總產值82031萬元,比增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48844萬元,比增20%;國稅收入443.33萬元,比增7.8%;地稅收入777萬元,比增49%。實現到資7萬美元,比增-95%;內資實際到資2360萬元,比增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08萬元,比增2%;農業總產量完成13477噸,比2004年減少266噸;全社會總供電量完成1861萬千瓦時,比增6.6%;內外資新辦企業任務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