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
地名由來
鶯歌北面山脈斜坡有一顆如鸚巨石,被稱為「鸚哥石」,「鷹哥石」、「鶯哥」、「鶯歌」。早年傳說此奇石常吐霧食人,而當鄭成功領軍經過此地時[1],被瘴氣所阻擾,士兵被食,於是砲打巨石,使其瘴氣散,而得以進軍,此為鶯歌人家喻戶曉的傳說,而鶯歌地名也由山上奇石而來。清代的《淡水廳志》亦載有類似的傳說:「鶯歌石在三角湧,與鳶山對峙。相傳吐霧成瘴,偽鄭進軍迷路,斷其頸。」,然因鄭成功事實上未曾親至北台灣地區,故此傳說不可信。[2]
歷史
相傳在1684年時,鶯歌區當地已有客家籍移民入墾,植茶為農。日治時期編纂的《桃園廳志》則記載:相傳1685年泉州人陳瑜從南部招佃,入墾其南方的南靖厝庄,後因閩粵械鬥離去。其後,又有許丁等人入墾植茶。
日佔時期1920年設置鶯歌庄,隸屬台北州海山郡,1940年升格為鶯歌街。鶯歌街(或鶯歌庄)雖以鶯歌為名,但街役場(或庄役場)設於彭福大字下的樹林小字。戰後,1946年改制隸屬於台北縣海山區鶯歌鎮(當時鎮公所設於樹林),同年8月1日,鶯歌鎮與樹林鎮分治。1947年撤銷海山區由台北縣直轄,2010年五都升格,隨著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而改稱鶯歌區。新北市改制時,各區區長多由原任鄉鎮市長續任,然而鶯歌因為末代鎮長蘇有仁當選市議員而成為例外。
過去,鶯歌因境內盛產窯土而擁有發達的陶瓷工業。 講到台灣的陶瓷藝術,就不能不提擁有「臺灣景德鎮」美譽的鶯歌,位於新北市的鶯歌,環境氛圍仍保存著上個世紀的建築風韻,更留下許多過去窯廠繁榮光景的痕跡,鶯歌這個地方,見證了台灣陶瓷興盛、沒落及再度復興,這裡匯聚了許多老建築及特色鶯歌美食;趁著週休,一起走訪台灣的在地文化吧! 鶯歌區陶業最早的聚集地,這裡的陶瓷工藝歷史已經超過2年,整條街都可以看到陶瓷相關的藝術創作,藝術文化濃厚,還可以體驗捏陶、玩拉胚的之樂 。
在還沒進入鶯歌博物館前,就可以看到在博駐館四周的陶瓷公共藝術,博物館的建築元素採用如清水混凝土、洗石子牆面、灰色石材、棕褐色木頭等素材,整體以灰色系打造相當有質感的空間,也能夠襯托展示品,大家也可以觀察鶯歌博物館在陽光變化下的不同面貌,除了入內參觀外,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會讓人感到靜謐氛圍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