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舊城興隆井
鳳山縣舊城興隆井 |
---|
|
鳳山縣舊城興隆井,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海光俱樂部內,是清代鳳山縣舊城官衙所使用的井 ,北門外的拱辰井則是民用井。名稱來自舊城所在地「興隆莊」。興隆井是用硓𥑮石砌成,並用紅糖、桂花、石灰調合的泥漿接合而成,相當堅固。[1]
二次大戰後,此井被中華民國海軍第四造船廠用護欄圍住保護。
目錄
鳳山縣舊城
臺灣入清版圖後,設一府三縣,府治設在臺灣府東安坊(今臺南),府南設鳳山縣,縣治在興隆內里前鋒莊(今左營),當時尚未築城。至清康熙61年(西元1722年),知縣劉光泗在龜山與蛇山間建造四個城門的土城,城垣外掘護城濠,為初代的鳳山縣城。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攻破鳳山縣城,於是將縣城遷往埤頭店(今鳳山),此為鳳山縣新城,而劉光泗所建的便稱舊城。嘉慶年間蔡牽之役,新城被攻陷,復建舊城為石城之聲遂起,但因經費過高而作罷。直到道光4年(西元1824年)巡撫孫爾準巡視時,奏請再建。由知縣杜紹祁監督,於道光5年(西元1825年)興工,翌年完工。
不料,知縣突然去世,或因認為不祥、或因形勢考量而沒有遷入,任由荒廢。新建的舊城,內包龜山,外接蛇山,規模比原有的舊城大。 城垣用老古石和花崗石砌造,上砌雉堞,計開東門(鳳儀門)、西門(奠海門)、南門(啟文門)、北門(拱辰門)等四門,城樓為木構造,城外護城濠,角隅並建砲臺,是臺灣史上首座官建城池。
目前除東門、北門仍保留城門及城垣、南門僅剩城門外,多已拆除;城外尚有以鐵蓋封閉的拱辰井及土地公廟,均為鳳山縣城僅存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