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黃蓮
鮮黃連,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鮮黃連Plagiorhegma dubia Maxim.的根莖及根。分布於東北地區。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用於濕熱泄瀉,赤白痢疾,脘脅疼痛,嘔吐,吞酸,吐血,衄血,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咽痛喉蛾,癰疽疔瘡。
- 中文學名:鮮黃連
- 別 稱:細辛幌子、常黃連、鐵絲草、毛黃連、朝鮮黃連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小檗科
- 屬:鮮黃連屬
- 種:鮮黃連
- 分布區域:東北地區
- 採集時間:春、秋季採挖
目錄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30厘米,光滑無毛。根狀莖細瘦,密生細而有分枝的鬚根,橫切面鮮黃色,生葉4-6枚;地上莖缺如。單葉,膜質,葉片輪廓近圓形,長6-8厘米,寬約9-10厘米,先端凹陷,具1針刺狀突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微波狀或全緣,掌狀脈9-11條,背面灰綠色;葉柄長10-30厘米,無毛。花葶長15-20厘米;花單生,淡紫色;萼片6,花瓣狀,紫紅色,長圓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具條紋,無毛,早落;花瓣6,倒卵形,基部漸狹,長約1厘米,寬約0.6厘米;雄蕊6,長約6毫米,花絲扁平,長約2毫米,花葯長約4毫米;雌蕊長約4毫米,無毛,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淺杯狀,邊緣皺波狀,胚珠多數。蒴果紡錘形,長約1.5厘米,黃褐色,自頂部往下縱斜開裂,宿存花柱長約3毫米。種子多數,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1]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雜木及針闊混交林下或山腳陰濕處。分布於東北地區。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剛圓狀、扁柱狀,直徑2-6mm,長3-6cm。表面棕褐色,有節及縱皺,被褐色小鱗片,上端有殘存莖基,下端着生多數有分歧的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鮮黃色,不整齊,木部較寬,髓部較小,常有裂隙。鬚根細長,扭曲狀彎曲,直徑0.3-1.0mm,長約20cm,表面土黃色;不易折斷,斷面淡黃色,纖維性較強。氣清香,味苦。
藥理作用
具有抗炎作用。[2]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燥濕,涼血止血。主治癰疽癤腫,外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