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紅釉碗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鮮紅釉碗,鮮紅釉碗,明宣德,高8厘米,口徑18.9厘米,足徑8厘米。清宮舊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紅釉。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宣德朝是明代紅釉器製作最輝煌的時期。宣德時期,紅釉製品不僅在數量上有明顯的增加,而且較之永樂鮮紅釉器更勝一籌,出現了寶石紅、祭紅、積紅、霽紅、雞血紅、牛血紅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種。宣德紅釉呈色濃艷,又往往在器物轉折變化的稜角處隱現胎骨而呈現白色筋脈,增添了觀者視覺的變化,耐人尋味。這時的紅釉器造型更加豐富,除碗、盤、高足杯外,洗、爐、梅瓶、僧帽壺、鹵壺、梨式壺等亦多見。輔助裝飾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此碗在口沿部位形成的一線白釉俗稱「燈草口」,紅釉的積釉處顯現青灰色,最厚處氣泡密集,這是宣德紅釉典型的時代特徵。其色調深沉,不流釉,不脫釉,被稱為「宣紅」。宣德後,紅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時才恢復。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