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
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高雄捷運、高捷,為台灣第二座投入營運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首座機場聯絡軌道系統、首座輕軌運輸系統,以高雄市區為中心,並向高雄市的郊區提供服務,同時也是高雄國際機場的機場聯絡軌道系統,而計劃中的延伸路線亦涵蓋屏東縣、台南市部分地區。本系統於1980年代開始討論規劃興建,1998年行政院決定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辦理初期路網,1999年經高雄市政府甄選後由高雄捷運公司負責興建捷運紅線、橘線,並於2008年3月9日開始正式通車營運。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則只負責路線規劃與興建監督,不負責興建[1]。
目錄
概述
高雄捷運初期高運量系統總經費為新台幣1813.79億元,其中政府出資83.19%(計1508.89億元),民間出資16.81%(計304.9億元,其中198億元向銀行團聯貸取得)。政府出資部分中央政府補助約1191億元,高雄市政府(縣市改制前)負擔約286億元,而高雄縣政府(縣市改制前)負擔約32億元。與台北捷運營運模式不同之處在於,路線的興建與通車後的營運,皆由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組成的「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其興建、營運特許期限共36年(由簽約起算而非營運起算),高捷公司需負擔鉅額的折舊攤提及利息費用,不過政府亦提供三大土地開發案,來作為交換條件,以增加民間參與誘因。高雄捷運營運至2012年時,因運量遠低於收支平衡的45萬日人次,僅達約15.5萬日人次,虧損嚴重,瀕臨破產邊緣,以致須於2012年9月發函請求高雄市政府修改BOT合約,把機電土建設施產權提早轉移給高雄市政府,並在各車站爭取額外收入和實施削減成本的措施。
修約後,高雄捷運財務漸有改善,於2017年1月,宣布2016年盈餘7400萬元,為首度盈餘,除了運量增加,平均每日達17.2萬人次外,多角化經營也是原因,將南機廠租給大魯閣草衙道,大寮主機厂部分土地作為享溫馨囍宴會館及舊振南觀光工廠,並打造虛擬代言人高捷少女,跨足4G通訊電纜租賃,皆有助於營收。2018年扣除回饋給高雄市政府的6000萬元,高捷公司可望盈餘6000萬元,比2017年的盈餘4700萬元還要多,高雄捷運公司和高雄市府修合約,捷運公司年度結算如有賺錢,要拿一半回饋市府。
高捷初期以地下路線為主,紅線的橋頭火車站到世運站間則是為高架段;至於紅線的南岡山站、橘線的大寮站則為平面路線,和新建的環狀輕軌相似。未來高捷擴充現階段已整並其中三條輕軌路線成為中運量黃線並送審中。目前共有三條路線營運中,分別是紅線、橘線和環狀輕軌,其規劃為高運量系統、輕軌運輸系統,累積運量已於2018年12月底突破5.99億人次,2019年1月有望突破6億人次[2]。
視頻
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制定「高雄市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連通管理自治條例」 ,法律教育網,2005-11-10
- ↑ 高雄捷運地鐵線路圖_運營時間票價站點_查詢下載 ,地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