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池送朱二
《高陽池送朱二》 |
作品名稱: 《高陽池送朱二》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孟浩然 |
《高陽池送朱二》[1]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該派有陶淵明、「二謝」(謝靈運、謝朓)詩之長,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沖淡自然。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
此詩寫了習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鮮明的對照,其實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寫意。此詩當作於他的晚年,詩中也可見浩然仕途徹底無望之後,真正歸隱的決絕之心。同時從詩中也為讀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晉代的襄陽其雄盛和繁華是勝於盛唐之初的;另外就習家池而言其荒涼和破敗,遠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目錄
詩詞正文
“ | <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竟來窺。 澄波澹澹芙蓉發,綠岸參參楊柳垂。 一朝物變人亦非,四面荒涼人住稀。 意氣豪華何處在,空餘草露濕羅衣。 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 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2] > |
” |
— <《高陽池送朱二》>,<古詩文網> |
譯文
當年襄陽雄盛時期,鎮守襄陽的山間經常在習家池醉飲。
相隨而來的釣女,來到池邊,競相窺視她們自己妝扮過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蕩漾荷花盛開,依依垂柳映綠了水岸。澹澹:水波搖盪的樣子。參參:草木茂盛;細長的樣子。
往日的繁華已經消逝,人物也不似當年,四望習池已變得一派荒涼,人跡稀少。
往日意氣風發豪華風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見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濕着遊人的衣服。
此處雖然蕭條了,但是一大早就來此為送別餞行的,並在這裡放牧將要遠行的馬匹。
一直到紅日漸斜,遠行人才上馬而去,此情此景見之無不令人感嘆此地的荒涼。
誠懇而來是為尋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歸去,做一個赤松仙子隱逸罷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相傳神農時為一說為帝嚳之師,後為道教所信奉。《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學仙求道雨師。的隱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隱居處。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3]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以一種富於生機的恬靜居多。但是他也能夠以宏麗的文筆表現壯偉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廬山》中:「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是匡阜,勢壓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清人潘德輿以此詩和《早發漁浦潭》為例,說孟詩「精力渾健,俯視一切」(《養一齋詩話》),正道出了其意興勃鬱的重要特徵。[4]
視頻
參考來源
- ↑ 《高陽池送朱二》賞析. 古詩文網
- ↑ 《高陽池送朱二》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孟浩然. 古詩文網
- ↑ 孟浩然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