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石脆瓜

中文名:高石脆瓜

產地範圍: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

種植歷史:距今已有600多年

主要特點:香、脆、酥、甜、美

高石脆瓜產於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高明、兩宜、范家等三個鎮。得名於大荔縣高明鎮東高城村(原名高石村)。高石脆瓜種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因皮薄、肉厚、汁濃、色鮮、味甜,堪稱瓜中極品。2011年,高石脆瓜喜獲「陝西省地理標誌農產品」稱號。

目錄

歷史淵源

名稱由來:高石脆瓜最先在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高明鎮東高城村種植,因當地「城」發「石」音。故「高石脆瓜」一名由此而來。

種植歷史:據東高城村村民王天倉講有400年歷史的王氏家譜記載,明朝時,東高城村叫永樂堡,譜上有高石脆瓜記載。據該村王偉小時候聽爺爺王疏才講,永樂年間(大約永樂十一年)永樂堡有一村民跟隨鄭和下西洋,到波斯國(伊朗)引回甜瓜種子,在東高城村種後風味獨特,起名為高石脆瓜,一直種植至今,大約600年的栽培歷史。據《大荔縣商業志》記載,清朝末年救時宰相閻敬銘以此瓜奉獻皇宮,慈安、慈禧太后品嘗後贊到「清香甜蜜、脆酥可口」,下令同州府年年上貢,從此成為皇宮貢品。

形態特徵

高石脆瓜外形呈圓柱形,柱體直徑約10~13cm,長約25~35cm,單瓜小者重2~3斤,大者重5~8斤以上,堪稱甜瓜之王。該瓜瓜面,頭部頂端生有圓形脈紋,中心微突,以此為起點,呈輻射狀向瓜的尾部又輻射出十道脈紋線,將瓜的柱體分割成極為勻稱的十等份。所有的脈紋線全都微微凹陷下去,其餘部分便自然呈現出非常規則的微突條狀。橫向將瓜切開,其外形規則的凹凸狀錯落有致,恰似菩薩坐下的蓮花寶座。

獨特品質

高石脆瓜可用「香、脆、酥、甜、美」五字概括。

香:高石脆瓜成熟後可釋放出濃濃的特殊香氣,大江南北瓜果市場絕無僅有。

脆:高石脆瓜本是甜瓜之一種,但大多數甜瓜瓜皮較厚,瓜肉硬而味欠佳,食用時必須先去其皮。而高石脆瓜的獨特之處是瓜皮薄,瓜肉酥,瓜味美。

酥:高石脆瓜不但味香皮薄,同時肉厚且酥。

甜:高石脆瓜含糖量高,口感甜如蜂蜜,吃一口甜得封喉。

美:高石脆瓜的確美。香美,脆美,酥美,甜美是其品質美,還有其形體美。[1]

產地自然環境

高石脆瓜生產區域位於關中平原東部的大荔縣北部塬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4℃,年光照時數2385.2小時,全年≥10℃有效積溫4312℃,光熱資源豐富,年降水量514mm,無霜期212天,特別是地處金水溝旁,通風好,光照足,晝夜溫差大,土壤為白墡土,透氣性好,肥力較低,土壤乾燥,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高石脆瓜種植,從而使其具有了獨特的風味。

地域範圍

高石脆瓜地域保護範圍東經109°113′~110°19′,北緯34°36′~35°02′,涉及大荔縣的高明、兩宜、范家等三個鎮,面積2600多公頃,年產約1.4萬噸。

主要品種

高石脆瓜色澤美與瓜的品種密切相關,高石脆瓜品種很多:

品種一:「十道線」

該瓜以上述瓜體有十道脈紋線而得名。成熟最佳期的十道線瓜,微凹陷下去的脈紋線呈淺綠色,而凸起的瓜體呈亮白色,白、綠兩色緩慢的相互擴散滲透,自然融合,看不到鮮明的分界線,再加上微凹微凸的自然形態,真正是巧奪天工。瓜體線條優美,有立體感,色澤和諧,晶瑩天成,美不勝收。

品種二:「竹葉青」

該瓜形體與十道線相同,但其色澤呈綠色,脈紋線呈深綠色,整體色澤翠綠綠的與毛竹葉子相似,先民們給它冠以「竹葉青」高雅之名。該瓜的綠色瓜體表面,分布着無規則的細小花紋,極像古瓷器表面上的「璺」,非常美觀。這些細花紋讓瓜色不單調,可讓人感受得到瓜的肉質酥脆和膨鬆的內在美,勾得人饞涎欲滴。

品種三:「歪把瓜」。

該瓜頭部與十道線相似,但長到10~15cm,後尾部卻急劇變細而且成彎曲狀,活脫脫成了脆瓜的一個把兒。但該瓜的甜度最高,頗受食者青睞。

品種四:「王凱瓜」

該瓜瓜體色澤深綠亮黃相間,瓜肉鮮黃,也很好吃。但該瓜因個體較小,高石村人看不上眼,已被淘汰 。

傳統栽培

高石脆瓜生產過程中採用「培肥地力、壯苗定植、三蔓整枝、科學防病蟲、適期採收」等配套管理技術和產後的商品化處理、品牌化營銷使其達到優質、高產、高效。

高石脆瓜露地栽培時對連陰雨非常敏感,若不採取措施天晴後裂果嚴重,故生產中多採用提前搭好架子,雨前扣膜防雨,采瓜前停止澆水,以防裂果。現生產中多提倡溫室和大中棚栽培。

營養價值

1. 甜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檸檬酸等,且水分充沛,可消暑清熱、生津解渴、除煩;

2. 甜瓜中的轉化酶可將不溶性蛋白質轉變成可溶性蛋白質,能幫助腎臟病人吸收營養;

3. 甜瓜蒂中的葫蘆素B能保護肝臟,減輕慢性肝損傷;

4. 現代研究發現,甜瓜子有驅殺蛔蟲,絲蟲等作用;

5. 甜瓜營養豐富,可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及營養素。[2]

高石脆瓜圖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