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9年9月11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11日) |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中國元代初期雜劇作家,人稱「曲狀元」、「馬神仙」,大都人。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他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祐四年(1255年),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享年七十歲左右。晚號「東籬」,以示陶淵明之志。
目錄
生平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朝大都人。他的晚號東蘺,即陶淵明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義,期望效法淵明歸隱田園的志向。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祐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然而他仕途並不顯達,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寵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到四十歲左右(元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此後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擔任官職。晚年更以「林間友」、「塵外客」的閒適生活為主,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年壽在七十歲左右。
馬致遠是個享有盛名的戲曲家。在散曲上的成就,爲元代之冠。明代賈仲明稱他爲「曲狀元」。元代周德清以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更為推崇他為「宜列群英之上」。他的雜劇以《漢宮秋》最有影響。
作品
散曲
馬致遠散曲作品數量豐富,內容多樣化,題材廣泛,主要包括寫景、嘆世(感嘆世情)、詠史、言情之作。 散曲作品中,以嘆世的著作最多,身為一個懷才不遇的儒士而言,這類作品最能寫出心中矛盾、徘徊、憤懣之情。《雙調夜行船》套曲最是代表作,從這套曲中,很清楚地可以瞭解致遠對自己與對生活的徹悟。在這類的曲子中,他呈露了社會中爭名奪利的醜惡現實,寫盡了功名貴的無常。放逸宏麗而不離本色,意境的塑造與遣詞造句均見藝術之功。 馬致遠長於描寫自然景物,情景高妙自然,注重敷彩設色,語言本色生動,凝鍊優美,善用比喻,並喜用詩詞少有的「鼎足對」(即三句相對)。 馬致遠雖是本色派的元曲作家,不過也有不少清新瀟灑,富有詩情畫意的寫景詩篇。其中天淨沙一曲是馬致遠寫景的代表作,被評為秋思之祖,被推為元曲小令之表率,凝鍊的語言描繪出一幅蕭瑟蒼茫的秋日風景畫,情景交融,雋永極了。其餘幾首,亦可看出一幅幅的漁村夕照圖或清新明麗的西湖佳景,語言清麗、節奏自然、淡泊中情致自現。 詠史這類的作品與嘆世有相同的思想傾向,深刻地感嘆富貴紅塵之不堪留戀,古今謀臣智士之建功立業轉眼成空。鼓勵自己早日參破紅塵的是非,跳出這喧擾的紅塵漩渦。 馬致遠散曲風格以豪放為主,也有閒適恬靜,清麗細密的作品,和幽默而辛辣的諷刺,能就各種題材表現不同的風格。然寫情也很特長,既深刻又含蓄;既莊重又蘊藉。鄭振鐸雲「他還長於寫戀情,卻又是那樣刻骨鏤膚的深刻。」
雜劇
馬致遠有「姓名香貫滿梨園」之盛譽,劇中曲子在藝術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作曲作白,喜歡引書用典,部份作品精神脫離現實,宣揚宗教迷信思想,流露出讀書人的失意與憤慨。
作品有描述王昭君傳說的《漢宮秋》以及《任風子》等。《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漢宮秋》被後人稱做元曲的最佳傑作。
馬致遠的雜劇目前所知有十五種,現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臥》、《江洲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臥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以及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等合作的《開壇闡教黃粱夢》等七種。
== 視頻 ==
|alignment= 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唐詩宋詞吟唱 水墨畫動畫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