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楠鄉位於永善縣縣境中部的昭永公路線上,鄉駐地馬楠村海拔2700米,距縣城45公里,鄉政府駐地興隆村,距昭通市政府駐地昭陽區130公里,距永善縣政府駐地61.4公里。東與大關縣高橋毗鄰,西與黃華、水竹鄉接壤,北連佛灘鄉,西鄰景新鎮,東北與團結鄉相連。百年前系原始森林,屬針葉林、闊葉林,主產楠木、華竹和杉,故古名杉樹林,後逐漸砍伐,現只剩下部分原始森林。[1]

目錄

歷史

光緒二年(1876)有個名叫袁英亮的外地人搬來此地居住,開一馬店,用木樁攔馬而得名"馬欄",又以諧音雅化成"馬楠"。該鄉地處五蓮峰山脈中段脊樑上,海拔2700米以上的山脈有大板廠山、十八坪老林、尖山紗帽頂、水山、龍頭山、獅子山等。主要河流有冷水河、老廠坪河、興隆河和大河溝等。全鄉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5-9月陰雨連綿,雲霧籠罩,故山間常有雲海景觀;冬春積雪深厚,境內的昭永公路結冰凌,交通時有阻塞。

簡介

馬楠鄉轄馬楠、坪廠、冷水、虹口、興隆、桃山6個村民委員會,134個村民小組,其中苗族、彝族村3個。全鄉總面積193.4平方公里,耕地28605畝,森林44175畝,人口3372戶,13709人,其中苗族543戶,1884人,彝族488戶,2030人。全鄉糧食總產量265.2萬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372.9萬元,人均純收入272元。境內由于山高氣候冷,糧食主產洋芋、蕎子、燕麥、玉米等;草地寬廣,適宜放牧,屬全國半細毛羊改良基地,年產羊毛4.5萬公斤。土特產主要有天麻。每年舊曆五月初五(端陽節)苗族稱"花山節",是苗族一年中最隆重而盛大的傳統節日,遠至貴州威寧,近有鹽津、大關等的苗族提前趕到馬楠,歡聚一起,舉行民族體育文娛活動。

農村經濟

全鄉有耕地面積30660畝,草場18萬畝,林地7.9萬畝,糧食作物主產玉米、馬鈴薯、蕎子。畜牧業以48-50雲南半細毛羊、榮昌籽豬為主。

2006年末,全鄉糧食總產量2946900公斤,人均有糧232公斤,經濟總收入1482萬元,人均純收入772元。

人口衛生

全鄉轄興隆、桃山、馬楠、坪廠、冷水、虹口6個村民委員會,130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256戶12803人,其中:苗族468戶1480人,彝族544戶2123人。勞動力6776個,其中女勞動力2906個。

"多一份衛生,多一天生命",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近年來,非典、禽流感、"W"疫病、狂犬病等的侵襲,給人民帶來了多種生命危害,無不證明抓好衛生工作的重要性,無不說明提高衛生質量的宣傳力度,制定各項衛生管理和藥品使用監督制度,積極培養廣大幹部群眾的良好衛生習慣,讓大家自覺投入到熱愛衛生、愛護生命的活動中去;另一方面加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對鄉、村醫生加強技術業務培訓,努力改善群眾就醫條件,方便老百姓就醫。至今,鄉衛生院建設已竣工投入使用,培訓鄉、村醫生4次達58人次,搞衛生大檢查活動3次,共發放各種兒童免疫疫苗5種。

文化教育

馬楠是一個少數民族鄉,其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為充分把民族民間文化作為一種旅遊業來開發,作為一種經濟來發展,鄉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每年都要組織和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民族節日活動,都要為上級各部門開展各種表現民族特色的文化調研和文化採風。2006年不僅舉辦了有史以來的兩次規模最大的苗族花山節活動和彝族火把節活動,還三次以苗族服飾和蘆笙技巧為主體的文化採風活動,使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在活動上,在電視畫刊等版面上充分展現出來,也使這些文化資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發展。尤其,我鄉以獨特的蘆笙歌舞受到上級部門和各界人士讚賞。2006年省、市正式把我鄉確定為"蘆笙歌舞之鄉"。我們要充分藉助這一品牌,打響這一品牌,把它推向一個更高層次、更高領域的舞台方面發展,同時努力發展好彝族畢摩文化和苗族的蠟染、刺繡等工藝,從而達到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宗旨。

"教育先行",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各行各業運行的基礎和條件。2006年,鄉人民政府重視抓好教育教學工作,堅持基礎教育,努力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全面完成教育的文化普查工作和各項目標任務。全鄉有學校26所,其中完小9所、單小7所,初中部三個年級6個班,有在校學生261人;有教師151人,其中公辦教師95人;有適齡兒童 1858人,入學1775人,入學率95.67%;有在校生2301人。今年,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順利啟動了坪廠小學、馬楠鄉中心校寄宿制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增加了師資力量,整頓了教師工作作風。

扶貧開發

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鞏固扶貧成果,儘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從中解決溫飽"的要求和今年國家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發展戰略,鄉人民政府提高認識,總結經驗,合理布局,加大投入,着力抓好扶貧與開發工作。

認真抓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4.5萬元,維修馬楠村街道和馬楠小組人飲工程,解決22戶60人、165頭(匹、只)大小牲畜的飲水困難。

着手實施興隆碳山灣、南廠和桃山大山兩個片區的人飲工程,計劃安裝管道總長40800米,總投資57萬元,解決415戶1844人和2595頭(匹、只)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

完成虹口岔河自然村人飲工程2件,鋪設管道總長3750米,解決51戶226人145頭(匹、只)牲畜的飲水困難,共投資9萬元。

同時在年末繼續抓好水黃公路建設,完善相關後期建設工作。

投資3.71萬元,維修馬坪公路24.7公里,加強對馬興公路和馬冷公路進行管護。

認真抓好簡易住房改造

完成2005年度覆蓋馬楠、坪廠、虹口、興隆、桃山等五個行政村25個村民小組的簡易住房改造107戶,國家共投資40萬元。

實施2006年的簡易住房改造180戶,總投資72萬元。

認真抓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

完成安居工程建設11戶,國家投資4.4萬元。

定購半細毛羊養殖820隻,國家投資26萬元。

定購能繁母豬養殖52頭,國家投資4.16萬元。

投資16.1萬元修建冷水、桃山村委會,投資9萬元維修坪廠、馬楠村委會。

投資13.16萬元實施興隆村造林329畝。

投資7.04萬元實施坪廠中寨自然村畜廁改造40戶。

投資11.3853萬元實施草場改良1035畝,其中馬楠160畝,坪廠375畝。

認真抓好集鎮建設

加快興隆集鎮建設和馬楠鄉客運站建設。

完成工程總投資309.8萬元的興隆集鎮垃圾填埋場建設設計規劃工作。

繼續抓好異地扶貧開發工作

2006年,根據縣委、縣政府要求,馬楠村道坡、老廠坪、龔家坪、壕子口等4個村民小組因影響雲蕎庫區水源林,必須遷出居住地。鄉人民政府為充分利用上級扶貧優惠政策的極好機遇,繼續走好異地開發扶貧路子,把失去生存條件的這部分群眾輸送到條件較好的思茅江城脫貧致富,精心布置,認真研究,從鄉、村幹部中抽出16名幹部組成宣傳發動小組,通過一個多月的耐心說服動員工作,4個村民小組共有30戶102人自願報名搬遷至江城縣牛洛河茶場從事異地開發,並於5月份正式啟動,全部搬遷到了江城。目前,輸送過去的這部分群眾思想基本穩定,生產生活發展較好。[2]

社會保障

2006年,該鄉六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地遭受乾旱、冰雹、滑坡泥石流、冷澇等自然災害的襲擊,給農作物和牲畜帶來了嚴重損失。面對災害類型多、災害程度深、受災面積廣的情況,鄉黨委、政府並沒有畏懼與退縮,一方面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情況取得救助;另一方面切實加強救災救濟工作,採取有力的抗災救災措施,把災害造成的困難解決在事發狀態,把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全年共為受災群眾和困難農戶發放玉米7500公斤,豬肉650公斤,大米1500公斤,救濟了困難群眾8567人次。同時,臨時救助困難農戶86戶,發放救助資金10900元,低保款34864元,並解決各類優撫對象13名,發放優待撫恤金51726元。

深入貫徹老齡人口基本法律法規,切實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權益,努力抓好老齡工作,是鄉民政所義不容辭的職責。已建老年協會1個,吸收會員50餘名。使老同志、老年人有了一個適應自己的活動組織。另外,鄉民政所認真按照新的國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規定,切實抓好婚姻登記工作,嚴格以省、市統一印製的婚姻登記證件加以登記發證,並以國家物價局統一核准的收費標準進行登記收費。全年共接待結婚申請對象23對,依法辦理結婚登記手術20對,接待離婚登記對象5對,依法辦理離婚登記3對。

人文地理

馬楠苗族彝族鄉位於永善縣中部,海拔920-3020米,總面積193.4平方公里,轄馬楠、坪廠、冷水、虹口、興隆、桃山六個行政村。現有人口13727人,其中苗族1908人,彝族2126人。

馬楠地區原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兩百年前開始有人居住。嘉慶《永善縣誌》上,已有楊利箐、冷水孔等村莊的記載。漢族多為江西籍,清乾隆以後遷入。彝族是土著民族,但現興隆、桃山的彝族,多是百年前因戰亂到四川再遷入雲南。苗族在1912年前後由威寧、彝良、昭通等地遷入。[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