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民歌
馬山民歌 |
中文名稱;馬山民歌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國家級 申報單位;湖北省荊州市 遺產類型;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Ⅱ-81 保護單位;荊州市荊州區文化館 |
馬山民歌,湖北省荊州市的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1]
馬山民歌其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揚歌""田歌",是荊楚古歌遺風的一個典型代表,代表了江漢平原民歌的總體形態特徵和音樂特色,地域文化特色鮮明。馬山民歌品類多樣,曲調優美,風格獨特,內容廣泛,以愛情題材居多。
2008年6月7日,馬山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81。
目錄
歷史淵源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素以民歌之鄉著稱。悠久的歷史、特定的地理協記辯環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民歌風格。
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流傳久遠,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世紀前後楚地的"揚歌""田歌"。公元前298-前263年(戰國楚襄王時期),宋玉在《對楚王問》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後,從公元7世紀到20世紀初的唐、宋、明、清各個時期都有關於"郢中田歌"的記載。
早在20世紀50年代,馬山民歌曾有部分作品作滲立微為中國優秀民歌精品被武漢唱片社灌製成唱片,出口到西歐和東南亞國家。時之中小學校列為音樂教材,男女老少均以習唱為樂。中國民歌集《紅旗歌謠》卷首詩《歌唱毛澤東》即是馬山一帶民歌。1957年馬山民歌手王兆珍等人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演唱"喇叭調""嘚嘚調",受到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1960年中國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歌》正式刊載了馬山民歌五大調。2003年9月,中央電視台在馬山拍攝的專題片《楚歌今昔》在央視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播出,向海內外觀眾介紹了荊州馬山民歌。
基本特徵
類別
荊州馬山民歌品種多樣,主要有田歌、小調、燈歌、兒歌、風俗歌、號子、宗教歌。
1.田歌
馬山鎮屬於長江流域城市,是水稻產區,以稻作為主的馬山人民,由於勞動強度大,田事繁忙,需要農民們相互協作,從而形成了農民勞作時插秧唱歌的習俗,因而創作的田歌成為馬山最豐富的民歌體裁。農民在連樂尋插秧,打水、薅草、收割等田間勞作時,喜歡用歌曲來放鬆、提神、解悶、宣洩等,為無聊辛苦的農耕生活增添色彩,這樣能激起勞動熱情,提高勞動效率。例笑刪市禁如馬山民歌《翻一個荷花對牡丹》在新填的稻禁雅幾場上,一邊打稻穀,一邊歌唱,還有嗩吶伴奏,傳達了馬山人民在田間豐收時內心無比喜悅的心情,展現了豐收時的熱鬧場景。
2.號子
號子是勞動人民在從事體力勞動時而歌唱的小曲,大多採用一領眾和的形式,無固定的唱詞,且多用襯詞,是農民進行勞動時即興發揮出來的,可用於緩解壓力,釋放情緒,提高集體協作能力。例如馬山民歌《抬號子》,歌詞幾乎全是方言語氣助詞,反覆出現其中,無固定歌詞,且旋律短小、精悍、有力,展現了馬山人民勞動時的精神面貌。
3.小調
小調亦可稱作"小曲""俚曲"。馬山屬於江南水鄉,魚米之鄉,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使得這裡的人們心思細膩,情感豐富。勞動之餘,日常生活、習俗中,馬山人民喜歡用歌曲來抒發自己的情懷。這類歌曲,旋律優美,情感精煉,例如馬山民歌《姻緣配錯噠》,這首歌旋律柔和,歌詞內容表達了新娘擔心新郎年小不能當家的惆悵情懷。
4.二燈歌
二燈歌是百姓在燈節玩燈時唱的歌。每年正月十五,會有玩龍燈、劃採蓮船、鬧蓮花、騎馬射箭等活動,現場熱熱鬧鬧,喜氣洋洋。這是馬山及整個荊州人民延續了千年的習俗,因此燈歌也是非常的豐富,這類民歌曲調歡快,演唱時還有鑼鼓、嗩吶弦樂器的伴奏,百姓們載歌載舞,這一景象是無不展示着荊楚人民極具重充特色的節日文化。例如馬山民歌《九蓮燈》《划龍船》《劃採蓮船》表達了馬山人民歡天喜地鬧花燈是的熱鬧景象。
5.兒歌
兒歌是大人唱給小孩聽,小孩也跟着學唱的旋律簡單、結構簡練的歌曲。這些歌曲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兒歌反映一個民族對後代的關注,也反映兒童天真質樸的形象和他們的幸福生活。例如馬山民歌《蛤蟆調》。大人在田裡勞作,小孩在一旁玩耍,看着活蹦亂跳的蛤蟆,小朋友情不自禁的數來數去,為他們的田野生活帶來了樂趣。
6.風俗歌
風俗歌亦稱"習俗阿戲紋恥歌",是節日或者重要日子、場合時唱的歌曲,包括送嫁歌、哭嫁歌、哭喪歌、祝壽歌等。例如馬山民歌《猜新娘》,放映了當地迎娶新娘時喜慶的熱鬧點場面。
7.宗教歌
反映社會現實的歌。舊社會的馬山人民的日子是非常艱苦的,他們常年忍受統治階級的剝削,為了抑鬱心中的不平,他們只能用歌曲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宗教歌就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如馬山民歌《我說老闆是條牛》。就表達了馬山當地的農民對地主剝削階級的憎恨與不滿。
曲調
馬山民歌的旋律特色鮮明,民族五聲音階調試豐富,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易於傳唱。如《火燒粑》這首歌在旋律音調方面,起部和落部強調五聲羽調式,平部具有強調音的徵類色彩特點,相互之間形成較為鮮明的色彩對比。其旋律簡捷流暢,節奏活潑明。
結構
1.句式結構
較多採用重章疊句、賦比興的藝術手法。重章疊句、賦比興的手法最早出現在《詩經》里,首先,重章疊句就是各章詞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中間的幾個字,大量使用了疊字疊句,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揣摩情感的握把。民歌中常用的這手法,一方面為了更好的表達個強調真摯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因為民歌是口頭傳唱的,這種形式便於記憶和傳誦。例如馬山民歌《春風吹來精神爽》《起號子》等都有應到重章疊句這一藝術手法。其次,賦、比、興。賦,就是平鋪直敘,直抒胸臆,排比。比,就是比喻。興,就是托物起興,先言他物。例如馬山民歌《荷花出水朵朵鮮花》荷花愛藕就是托物,比喻妹妹對哥哥的愛慕之情。
2.曲體結構
馬山民歌的曲體結構複雜,有三句子、五句子等,馬山民歌以五句子歌為主,這裡主要研究它著名的的五句子歌,五句子歌有三種結構分別是有穿五句結構、趕五句結構、喊五句結構。
3.穿五句
穿五句結構它的結構由兩大段構成,第一段分為四句,旋律唱四句無言體唱詞的結構,第二段為兩句,旋律唱五句七言體的唱詞。構成兩句一段的三段詞,由旋律反覆唱3次。穿五句結構精彩處是將第一段唱完後,拆散穿插在第二段的各句中演唱,形成既有變化對比,又有協調一致的風格特徵的完整音樂作品。如《喇叭調》。
4.趕五句
趕五句就是歌曲中,開始一兩句相對緩慢而自由,之後開始由慢加快,一句追一句,這就是趕句子。《火燒粑》就是典型的趕五句結構歌曲,如圖所示,歌曲由第三句開始逐漸加快,表達了情妹迫不及待的等待情歌回家吃飯的心情。
5.喊五句
喊五句是一種情緒高亢、節奏自由的音樂結構。類似散板,但不代表音樂找亂無章,只有相對自由,例如馬山民歌《清早起來臉朝東》,從譜面可以看出其結構自由,旋律起伏較大,表現高昂情緒,這首歌傳達了妹妹對情哥哥的愛慕之情。
代表作品
《五大調》:
(1)"喇叭調":《翻一個對牡丹》;
(2)"夥計調":《我說老闆是條牛》;
(3)"嘚嘚調":《今年豐收有指望》;
(4)"叮噹調":《一收衣裳二看郎》;
(5)"蛤蟆調":《一個蛤蟆一張嘴》。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