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唐草

中文名稱:馬唐

拉丁學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族: 黍族

屬: 馬唐屬

種: 馬唐

馬唐,拉丁文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L. ) Scop.),是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科,馬唐屬一年生。稈直立或下部傾斜,膝曲上升,無毛或節生柔毛。葉鞘短於節間,無毛或散生疣基柔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邊緣較厚,微粗糙,具柔毛或無毛。穗軸直伸或開展,兩側具寬翼,邊緣粗糙;小穗橢圓狀披針形,脈間及邊緣大多具柔毛;第一外稃等長於小穗,具7脈,中脈平滑,兩側的脈間距離較寬,無毛,邊脈上具小刺狀粗糙,脈間及邊緣生柔毛;第二外稃近革質,灰綠色,頂端漸尖,等長於第一外稃花果期6-9月。

目錄

形態特點

一年生植物,稈直立或下部傾斜,膝曲上升,高10-80厘米,直徑2-3毫米,無毛或節生柔毛。葉鞘短於節間,無毛或散生疣基柔毛;葉舌長1-3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4-12毫米,基部圓形,邊緣較厚,微粗糙,具柔毛或無毛。

總狀花序長5-18厘米,4-12枚成指狀着生於長1-2厘米的主軸上;穗軸直伸或開展,兩側具寬翼,邊緣粗糙;小穗橢圓狀披針形,長3-3.5毫米;第一穎小,短三角形,無脈;第二穎具3脈,披針形,長為小穗的1/2左右,脈間及邊緣大多具柔毛;第一外稃等長於小穗,具7脈,中脈平滑,兩側的脈間距離較寬,無毛,邊脈上具小刺狀粗糙,脈間及邊緣生柔毛;第二外稃近革質,灰綠色,頂端漸尖,等長於第一外稃;花葯長約1毫米。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田野。在野生條件下,馬唐一般於5-6月出苗,7-9月抽穗、開花,8-10月結實並成熟。人工種植生育期約150天。馬唐的分櫱力較強。一株生長良好的植株可以分生出8-18個莖枝,個別可達32技之多。故在放牧或刈割的情況下,其再生力是相當強的。據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的資料,在生長期內能刈割3-4次,刈割青草應留茬10厘米以上,留茬太低,降低其再生力。

馬唐是一種生態幅相當寬的廣布中生植物。從溫帶到熱帶的氣候條件均能適應。它喜濕、好肥、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弱酸、弱鹼性的土壤上均能良好地生長。它的種於傳播快,繁殖力強,植株生長快,分枝多。因此,它的競爭力強,廣泛生長在田邊、路旁、溝邊、河灘、山坡等各類草本群落中,甚至能侵入競爭力很強的狗牙根(CynodondOcty–lon)、結縷草(ZoysiajaPonica)等群落中。

在疏鬆、濕潤而肥沃的撂荒或棄墾的裸地上,往往成為植被演替的先鋒種之一。甚至能形成以馬唐為優勢的先鋒群落。在亞熱帶地區,馬唐常與小白酒草(Conyzacanadensis)、狗尾草(Setariaviridis、S.Lu–tescens)、止血馬唐(D.Ischaemum)等互為優勢或亞優勢種,形成撂荒地的先鋒群落。這類草地產草量較高,草質好,是農區、半農半牧區及林區的主要放牧地和割草地,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分布範圍

產西藏、四川、新疆、陝西、甘肅、山西、河北、河南及安徽等地;廣布於兩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山地。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主要價值

馬唐是一種優良牧草。

藥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馬唐的全草。

【功效】:明目潤肺。

【主治】:治目暗不明,肺熱咳嗽

【性味歸經】:《別錄》:"味甘,寒。"入肝,脾二經。

【考 證】:出自《名醫別錄》:"馬唐,生下地。莖有節,節生根。五月采。"《本草拾遺》:"馬唐,生南土廢稻田中。節節有根,著土如結縷草,堪飼馬,馬食如糖,故名馬唐,"

【各家論述】

1.《別錄》:主調中,明耳目。

2.《本草拾遺》:煎取汁,明目潤肺。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 乾燥全草長40-100厘米。稈分枝,下部節上生根。完整葉片條狀披針形,長8-17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鈍圓,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葉鞘疏鬆抱莖,無毛或疏生柔毛。

飼料用

馬唐莖稈纖細,葉片柔軟,無論是鮮草還是乾草,都是良好的飼草,各類食草動物均採食。馬、牛、羊最喜食;兔、鵝喜食;雞、鴨採食。馬唐的粗蛋白質和無氮浸出物含量較高,而粗纖維含量較低,營養價值較高(表10-1);其能值和可消化粗蛋白質含量見表10-2。馬唐草地既可放牧,也可刈割利用,時間以抽穗之前為好。除可作飼用外,在結實之前可壓制綠肥;此外,還可作固土、綠化等地被植物。

繁殖方法

馬唐在低於20℃時,發芽慢,25-40℃發芽最快,種子萌發最適相對濕度63%-92%;最適深度1-5厘米。喜濕喜光,潮濕多肥的地塊生長茂盛,4月下旬至6月下旬發生量大,8-10月結籽,種子邊成熟邊脫落,生活力強。成熟種子有休眠習性。

栽培技術

在亞熱帶地區,以3-5月份播種為宜。可條播和撒播,條播行距以25-30厘米為好。播種量以11.25-15kg/ha為宜。出苗後,鋤雜2-3次。馬唐在建立人工草地時,適於同豆科牧草等,可與紫花苜蓿(Medicagosatlva)、白三葉(Trifoliumrepens)、紅三葉(T.Pratense)、救荒野豌豆(Viociasativa)、毛葉茗子(V.Villosa)等進行混播.有利於提高產草量和牧草的質量。種子收穫,宜在黃熟期進行。過早會降低發芽率,過遲會因自然落粒而減產。[1]

危害情況

馬唐又是危害農田、果園的雜草。秋熟旱作物地惡性雜草。發生數量、分布範圍在旱地雜草中均具首位,以作物生長的前中期危害為主。常與毛馬唐混生危害。分布全國各地,以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發生面積最大,長江流域和西南、華南也都有大量發生。主要危害玉米、豆類、棉花、花生、瓜類、薯類、穀子、高梁、蔬菜和果樹等作物,是棉實夜蛾和稻飛虱的寄主,並能感染栗瘟病、麥雪腐病和菌核病等。

參考資料

  1. [1],最新稻田抗性馬唐研究及解決方法 新浪網,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