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糕
起源
馬拉糕雖然是香港的代表性糕點,但其起源已不可考,其中一個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英國人統治馬來半島後,仍保留下午茶進食糕點的習慣,但因為在馬來半島椰奶比牛奶常見,烤箱也不易找,於是使用椰奶取代牛奶,並使用蒸製方法而無需使用烤箱製作蛋糕[1]。
原本馬來亞的糕點是加有斑蘭葉調味而成為綠色的蛋糕,廣東廚師雖然參考了這種蛋糕的製作方法,但因為在廣東難找斑蘭葉,於是把斑蘭葉省去,卻蒸出金黃色的馬拉糕,並突出了雞蛋的味道。
概述
馬拉糕的特色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茶樓內的馬拉糕通常製成一大型圓狀,切開成小塊發售。馬拉糕呈金黃色,新鮮吃時非常蓬鬆、柔軟,帶有輕微的香味。有些愛吃馬拉糕的人會專挑原來是在圓狀糕點周圍的部份來吃,因為旁邊的馬拉糕水蒸氣較少,口感特別好。
製作方法
泡打粉含鋁
食肆基於時間及成本考量,大部分都不會使用長時間的發酵方法製作馬拉糕,而是於麵糊加入泡打粉,使完成後的馬拉糕有鬆軟口感[2]。雖然使用泡打粉可大幅縮短製作時間,但泡打粉普遍含有鋁,人體長期攝取鋁會有損健康,對腦部及生殖系統造成損害[3]。
影片
參考文獻
- ↑ 馬拉糕入圍全球最正蛋糕,香港新聞網,2016年08月30日
- ↑ 馬拉糕班戟鬆餅含鋁高,東方日報,2009年05月21日
- ↑ 海蜇含鋁勁高 每周4件馬拉糕超標,成報,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