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香山寶卷

香山寶卷
圖片來自pixnet

香山寶卷》原名《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又名《大聖法寶香山寶卷》,中國佛教說唱文學文本,[1]共一卷,約於明代前期成書,但其中的主要故事可能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禪師於1103年寫成。香山是故事主角妙善公主修行之處。現存最早版本1773年刊行於杭州

目录

內容

《香山寶卷》敘述觀世音菩薩化身為妙善公主,化度王室與國民歸依佛法的故事。

迦葉佛時,在須彌山以西的樂土「興林」,國王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崇信佛法,決心出家為尼。妙莊王怒斥其不孝,一度加以囚禁。妙善最後往白雀寺出家。住持指責妙善不遵聖旨,百般役使,妙善卻得一眾神靈協助。妙莊王得知妙善出家,勃然大怒,下令火燒白雀寺,誅滅僧尼。妙善仰天吐血,隨即天降大雨,大火熄滅。

妙善被捕後,堅持佛法,被處以絞刑,落入地府,在其中宣講佛法,超度亡魂。陰司官員見亡魂皆得超生,為免地獄出空,送妙善還陽。妙善復生後,上帝化為老人,送妙善到香山坐禪。妙善在坐禪中頓悟,知道自己原是觀世音菩薩

妙莊王因毀佛滅法,身染怪病,無藥可救。妙善化身老僧入宮,謂必須以人手人眼合藥,方得痊癒,並指香山上有仙人願獻出手、眼。官員前往香山,向一仙姑求取手、眼,仙姑即割去左臂,挖出左眼。官員第二次前來,仙姑連右臂、右眼都獻出。妙莊王得藥痊癒,遂依誓言改信佛法,並與王后、滿朝文武往香山答謝仙人。

香山上有一坐禪女孩,無手無眼,滿身血漬。王后追問下,方知她正是公主妙善。眾人祈求佛祖使妙善手、眼再生,妙善遂重生手、眼,阿彌陀佛同時現身,妙善得「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於是妙莊王、王后與文武官員都出家求佛,死後到阿彌陀佛淨土

緣起

《香山寶卷》的故事源自北宋時觀世音信仰的聖地、河南汝州香山寺寶卷是中國宗教說唱文學的文本。

香山寺方丈懷晝藏有一文,講述觀世音菩薩化身妙善公主的故事,於1100年把文章交給汝州知府蔣之奇(1031-1104)。蔣之奇潤飾故事,寫成《大悲菩薩傳》,刻於石碑。(大悲菩薩即觀世音菩薩,此石碑仍現存香山寺。)自此妙善公主的故事逐漸流行,《香山寶卷》故事情節即改編自《大悲菩薩傳》。

參考文獻

  1. 李永平. 神授天书与代圣立言:宝卷来源的人类学解读——以《香山宝卷》为中心的考察. 《民俗研究》. 2012年, (第6期)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