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山村
目錄
內容簡介
《飢餓的山村》是智量寫的一本書籍,有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敘述了一個被判為右派的知識分子,被發配到偏僻荒涼的小山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期間,所目睹的當時農村中那些掙扎在飢餓死亡線上的男女老少。在這片淒涼的黃土世界中,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裡,一幕幕悲慘的現實讓他銘心刻骨:為了一個饃,美麗的女人一次次獻出青春的肉體;餓死的嬰兒下葬後被人挖出下了鍋;為了沾點葷腥氣,村里人竟舔吃女人的月經…… 王智量教授自傳體小說,將一段深埋內心的苦難歷史呈現,世界震撼! 一個負傷的知識分子所親歷的60年代大饑荒 八旬老人重新審視生命苦難歷程情動難已 一部善與惡、愛與欲、生與死的人間活劇 一段艱難坎坷、畸形窒息的歷史大戲 五十年前的中國,全體中國人難以湮滅的家國記憶 一切恍如隔世…… ◎ 白饃本是救命糧,為何卻有人一連吃掉二十多個,竟被活活撐死? ◎ 火車裡丟出的果皮殘渣,竟然能成村民們蜂擁爭搶的稀罕吃食? ◎ 飢腸轆轆的人們,為何不得不淪落到與驢子爭草吃? ◎ 村民偶爾捉到的螞蚱,竟顧不得摘掉翅膀和頭便一口吞下; ◎ 為了沾點葷腥氣,女人月經帶子上的凝血都被人舔個乾淨; ◎ 剛下葬的嬰兒轉眼便被挖出下了鍋,那是為了給全村唯一的孕婦補身……
作者簡介
王智量,男,江蘇江寧人(今南京市江寧區),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生於1928年6月,中共黨員,民盟成員。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俄語系,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1978年調入華東師範大學,1993年退休。王智量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比較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專著《論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長篇小說《飢餓的山村》,主編《俄國文學與中國》《外國文學史綱》,譯著有《葉甫蓋尼奧涅金》《上尉的女兒》、《安娜卡列寧娜》等30餘部。2013年出版了《智量文集》14種,分為翻譯編、創作編、文論編和教學編。
內容預覽
賈植芳 有學者提出「作家學者化」的口號,這是鑑於新時期文壇的現狀而提出的一種呼籲。新時期的文學作家群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的一代作家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一代作家。雖然命運多舛,但他們或者處於生活的最底層,或者長成於「文革」時期,都飽嘗了人生滋味,又具有比較豐富的生活積累,這對文學創作題材的開拓有着重要意義;但與「五四」一代作家相比,他們卻又具有學養不足、文化視野狹小、知識儲備相對單一的歷史局限性,即或借鑑外國文學,也基本上依賴於中文譯本。從這個意義上說,智量的這部《飢餓的山村》就特別顯眼了。 這部以沉鬱筆調寫就的長篇小說,是以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史稱「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西北邊遠地區的農村生活為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