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遠方輕輕地吹來(方玉峰)
作品欣賞
風從遠方輕輕地吹來
回想起來,時間似乎過去很久了。
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懵懂少年,在離家很遠的鎮上中學上學。現在已經很少再能看到像我當時上學的那所中學的樣子了。現在的學校幾乎都是很漂亮的幾層樓房,整潔的玻璃,乾淨的教室,還有整排樣式顏色幾乎一致的桌椅。可是在我讀中學的時候,是在一座「真武廟」簡陋而又古老的廟宇里,除了桌椅破舊,凹凸不平的地面,教室里的光線也極其暗弱,陽光明媚的天氣尚好,可是只要一到了陰雨天氣,教室里幾乎朦朧一片,根本無法上課。
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中國還處於物質極其匱乏的時期。可是因為改革開放,因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許多外國文化尤其是經典的文學作品開始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逐漸改變和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命運。那個時候也正是港澳流行歌曲在大陸盛行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叫做《酒干倘賣無》,是大陸女歌手陳琳演唱的。歌中這樣唱道:「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在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我記得這首歌在當時非常流行,幾乎大街小巷裡都迴蕩這首歌優美的旋律。而當我最初聽到這首歌,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現在想來,當時我已漸漸進入青春期,已經對這個世界有了初步的認知和朦朧的期待,所以當我聽到這首歌,柔軟的內心一下子就被深深觸動了。
我和父親住在一起。父親是公社裡的一名幹部,平時因為工作繁忙,他很少顧及我的學業,也因此我獲得了難得的自由。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喜歡上了文學。我有一位同學,他家的經濟條件較為寬裕,除了課本外,他經常帶一些文學的書籍到學校里。他看了很多文學書籍,顯得見多識廣,是當時我們同齡的孩子所無法比較的。他常常在教室里大聲朗讀顧城、舒婷的詩。那個時候,我們不懂什麼是文學,只要他大聲朗讀,我們就會安靜下來,聽他朗讀顧城或者其他當時很盛行詩人的詩歌: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着厚厚的牆。猛烈的北風\吹散了人們淡薄的腳印\太陽落山了\世界像是一幅巨大的陰影……儘管當時對詩中所表達的意象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可是,內心還是被深深地觸動了。可能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象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文學對於人的作用,但那的確是一個特殊而光榮的時代,因為有文學,有詩歌,即便生活困頓也阻擋不了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可以說,那個年代,有許多年輕人生活在文學和詩歌里,詩歌和文學伴隨着他們走過日日夜夜。他們極其簡陋的行囊里可以缺少一切,但不能沒有文學書籍。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文學照亮他們前行的路程。這個同學成了我們崇拜的偶像,他對詩歌的作者侃侃而談,顯得知識淵博。他的作文無疑是最好的,每次老師布置作文,他的作文都被老師作為範文在班上朗讀、傳閱。他的作文詞句優美,句式通順,特別是修辭手法用得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不僅如此,他還創作了幾十首詩歌,儘管模仿的痕跡很重,但依然令我羨慕。我常常向他借一些文學書籍。他毫不吝嗇,慷慨出借。我因此讀到了顧城、舒婷、北島等等一些朦朧派代表詩人的詩作。我的世界也變得漸漸豐富起來,有時也能像他那樣在教室里讀幾首當時流行的詩。也因此作文成績也提升了不少 ,我也因此獲得自信和滿足。
大概是初三上半學期吧,父親去北京出差(父親是全國農機系統勞動模範,他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機先進工作者會議),回來的時候,父親給我帶回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印度作家泰戈爾的《采果集》。泰戈爾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世界詩壇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在這之前,我對泰戈爾一無所知。當我拿到這本書,翻開第一頁,我立刻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你如果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實採集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儘管有的已經掉落,有的還未成熟……」我連着看了幾頁,每一篇,每一句都深深地叩動我稚嫩的心弦,讓我不能自拔。所有的這一切都超乎我的想象。
當時已是春末,天空蔚藍,萬物生長,鳥鳴驚心。恰好在離我住得不遠的地方有一處空地,這裡有幾塊面積不大的池塘,還有碧綠豐茂的草地,是讀書的理想處所。平時我喜歡獨自一人來到這裡看書,這裡很安靜。我來到了這裡,撿一處緩坡處坐下來,然後大聲地朗讀:「他們熟悉那條道路,沿着狹窄的小巷去找你,但我徘徊在外面的黑夜裡,因為我愚昧無知……」「清晨的鳥兒歡唱不息。天還沒有破曉,嚴厲的黑夜仍用寒冷、黝黑的手臂摟緊天空,鳥兒從何弄來清晨的歌詞?……」風從遠方輕輕地吹來,池塘里池水清澈如鏡,池水倒映着深藍的天幕,白色的雲朵似乎從水面上緩緩飄過,碧綠的小草從岸上一直鋪到水邊,除了偶爾有飛蟲從面前飛過(有時它們魯莽地撞向我,暈頭轉向,轟然墜落),這裡安靜得讓你懷疑是否已經遠離塵世。幾乎一口氣,我就把這薄薄的一本書都讀完了。我緊緊地把這本書抱在懷裡,躺在柔軟的青草上,仰望深藍的天空,我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我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如此美妙的詩句,每一行每一句都在叩動我稚嫩而又敏感的心靈。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幸福的人。或許是心靈得到完全的放鬆,我不知不覺地睡着了,直到遠處的鐘聲敲響,我才醒來,睜開眼,已是傍晚時分。此時天空暮色四合,遠處燈火朦朧。我從地上爬起來,回到宿舍。
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本泰戈爾的《采果集》成了我最好的夥伴,只要有空暇時間,我就會帶着它來到那片安靜之所,對着它大聲誦讀:「我身上的乞丐舉起瘦弱的雙手,伸向沒有星光的天空,用飢餓的嗓音,對着黑夜的耳朵喊叫……」「我的雙眸感受到藍天深邃的寧靜,陣陣戰慄傳遍我的全身,宛如一棵樹兒伸出綠葉的杯子期待着斟滿陽光時激動的時分……」我漸漸變得敏感起來。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與別人交流。我想這完全是泰戈爾給我帶來的影響,我已經深深地陷入他創造的文學的世界裡,無法自拔。後來我陸續購買包括《采果集》《吉檀迦利》《園丁集》《飛鳥集》等幾乎所有的泰戈爾散文詩集。文學是沒有國界的,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作,它就像一束火光照亮並引領人們前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閱讀範圍越來越廣泛,包括哲學、美學、文學經典著作等等我幾乎都有涉獵,且受益良多,也因此豐富了我的生活(當然閱讀對我的寫作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除了工作外,我把大半業餘時間都用來閱讀。閱讀讓我充滿自信,閱讀讓我感知到生命的美好,閱讀使我充滿了力量,閱讀讓我覺得生活多姿多彩。古人云:開卷有益。我想,沒有什麼比一好書對我們更有益。
風輕輕地從遠方吹來,讀一本好書,可以浸潤我們的心田,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期待。[1]
作者簡介
方玉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7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經在《人民文學》《清明》《文匯報》等雜誌報紙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八十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