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岩鷚西南亞種
領岩鷚西南亞種 |
中文學名:領岩鷚西南亞種 拉丁學名:Prunella collaris nipalensi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雀形目 科:岩鷚科 屬:岩鷚屬 種:領岩鷚種 亞 種:領岩鷚西南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Blyth,1843 |
領岩鷚西南亞種(學名:Prunella collaris nipalensis)是雀形目領岩鷚種的一個亞種。該亞種分布於西藏(中尼交界的珠穆朗瑪峰鄰近地區, 西南部, 昌都地區東南部), 四川(白玉, 平武, 松潘, 康定, 峨眉山, 西南部), 陝西(太白山), 甘肅,國外分布於尼泊爾, 錫金, 印度。 [1]
目錄
領岩鷚西南亞種外形特徵
領岩鷚西南亞種體長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頭部為灰褐色,腰部栗色,尾羽為黑褐色,有較淡的淡黃褐色邊緣;中央尾羽有很寬的栗色端緣,外側尾羽的末端有白色緣斑,頦和喉灰白色,羽毛近端處有「V」字形灰色和黑色相間的橫斑;上腹及兩肋栗色,各羽有較寬的白色邊緣;下腹淡黃褐,各羽有暗色橫斑;尾下復羽的基部灰色,次端為黑粟色,末端為白色。幼鳥整個下體褐灰色,有淡黑色條墳,嘴裂為顯著的橙紅色。
領岩鷚西南亞種棲息環境
領岩鷚西南亞種為高山鳥,棲息於2200米到3100米左右的高山針葉林帶及多岩地帶或灌木叢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棲息,7-10個一小群或一對對的在灌木叢中或冬天的雪地上跳躍,常由一個岩石上飛向另一個岩石。性較羞怯,見人常藏匿在灌木叢中。鳴聲除平常飛翔時發出的高聲外,還有一種多變化的婉轉動聽的鳴聲。
領岩鷚西南亞種生長繁殖
繁殖時期約在6—7月間。巢置在多岩山地的岩石下及岩隙間,以禾本科的穗、枯莖、枯葉、細草根、細技及苔蘚等製成,為碗形,鋪有殘羽、獸毛或纖維狀細莖等。卵每產3—4枚,青色,孵化大約15日而出雛、雌雄共同育雛。
領岩鷚西南亞種生活習性
遷徙:領岩鷚在我國主要為留鳥。在東北西北部額爾古納河繁殖的種群或許為夏候鳥,但在何處越冬尚不清楚。冬季罕見於甘肅西北部武威。
食性: 主要以甲蟲、蛾、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蝸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種子與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習性: 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多成群。地棲性,在地上、岩石上或灌叢中活動和尋食,冬季多遊蕩到海拔較低的山谷、溝谷、河谷和湖岸地區
叫聲:鳴聲為短促的低音顫鳴;告警時作微弱的嘟聲;叫聲似鵐的類的顫音。
領岩鷚西南亞種人工飼養
1.飼料和餵法 岩鷚科的鳥由於外形,羽色常被養鳥者誤認為是?類,統稱為「眉子」,飼養方法也照搬,按食谷鳥飼養,很少能養到「大叫」。因為岩在自然界主食昆蟲,而不象?類主食植物種子。 飼養領岩鷚餵雞蛋(占20%)小米或蛋黃搓雞料面,每隔兩天餵少量昆蟲幼蟲和青菜葉,它能生活得很好。
2.管理和調教 領岩鷚容易飼養,管理簡單。除保證常備料清潔、充足外,每隔日換一次飲水,每周清刷一次鳥籠及罐、棲槓即可。水浴視鳥的需求,如鳥自行沾水罐中水洗浴時,則供給浴水。岩耐寒,冬季無需保溫。不必遛鳥,只需掛高處就能起興。
領岩鷚西南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