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項羽為什麼如此不得人心

項羽為什麼不得人心

來自網絡的圖片

項羽為什麼如此不得人心在戰爭年代,民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本,若是能夠收穫民心,人心所向,遠比武力解決更加重要。楚漢時期,項羽和劉邦兩方,很明顯劉邦的人心要高於項羽,雖然後世很多人對於項羽的喜愛遠高於劉邦,但在當時戰亂情況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那麼,項羽不得人心,究竟到了什麼地步呢?[1]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畔自刎,為自己的人生劃上悲情的句號。但其實項羽人生悲劇還不在於此,當他被人「裂屍封侯」的時候,他的親族,包括他的叔父,堂兄弟竟然改姓劉,並且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其後裔在漢朝封侯拜相,一度導致項姓斷絕。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後,隱藏着哪些秘密呢?

項羽一族本是楚國的貴族,世代為將,家世顯赫,其祖父項燕在與秦國作戰中,兵敗自殺。項燕有幾個兒子,長子項榮(項羽的父親)早逝,其家族成員在次子項梁的帶領下,遷居吳中一帶。項梁威望很高,「吳中賢士大夫皆出其下」,基於這種有利條件,加上項氏一族做後盾,項梁、項羽最終在亂世中,打開一片天地。

項梁死後,項羽儼然成為項氏一族的領頭人,但項羽剛愎自用,竟然失去了親族的支持。比如項伯通報張良,致使項羽失去滅掉劉邦的良機,之後在鴻門宴上,當項莊依照范增的指使後,開始舞劍,項伯拔劍對舞,用身體掩護劉邦,幫其脫險。如果沒有項伯的幫忙,劉邦難逃一死。 之後的史書中,對項伯以及項氏族人的記載很少,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垓下突圍的時候,項羽只剩下二十八騎,而這裡面沒有一個項羽的親族。那麼項羽的親族呢?顯然他們選擇投降劉邦。

劉邦稱帝後,大封開國功臣為侯,其中有幾位的身份很「特殊」。當年的項伯已經被賜姓劉,全名為劉伯,其實不僅是項伯,其他項氏族人也被賜姓劉。劉伯(跟劉邦的大哥重名,即項伯)被封為射陽侯。項羽另外一個叔父,項襄改名劉襄,被封為桃侯,項襄的兒子劉舍,也就是項羽的堂弟,繼承侯位,還一度位列三公,擔任西漢的丞相。

此外曾是項羽麾下大將項他(也作項佗),也率軍投奔劉邦,被封為平皋侯,賜姓劉氏。除此之外,還有一位被封為玄武侯的項氏族人,史書沒有記載他的情況。也就是說,在項羽死後,項羽的親族中有四人被封為侯爵,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

項羽一族本是一個大族,但至此這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望族在歷史上銷聲匿跡。如今的姓氏中,劉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但其中有不少是項姓的後裔。直到後來,才有一部分項伯的後裔改姓項,從《項氏宗譜》中可以看出,項梁的第三代以後均是項伯的後裔。如今項姓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92位,人口約65.2萬。而劉姓位居第四,有7000多萬人。

從姓氏排行榜上,我們不難看出,曾經的歷史,對今天的影響。一個朝代往往決定着一個家族的興衰。項羽的失敗原因,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他無法聚攏家族勢力,致使自己眾叛親離,堪稱人生最大敗筆!項羽連自己的親族都無法聚攏,又怎麼能取得民心,開拓天下呢?[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