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項城縣即今河南省項城市。項城位置在河南省東南部,與安徽省接壤,行政面積1083平方千米,人口121.1萬,是中國"千年古縣",被稱為"豫東門戶"、"豫東明珠","中部百強縣","豫東南區域中心城市"。更是被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譽為"豫東平原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199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項城市。

是中國最大的手工鞋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味精生產基地,是中西部通往長三角最佳門戶!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中心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衛生城市、河南省園林城市,2011年榮獲"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中國十大發展潛力城市"。

項城人傑地靈文峰騰蔚,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千字文》作者周興嗣,建安七子之一應暘,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詩詞學家收藏家張伯駒,皆是"一日嘉名萬代傳"的項城籍人士。[1]

目錄

基本信息

項城在周初年為項子國。是西周時封疆劃界分封的子爵,是封國而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或行政區劃之一,隸屬於周王(或周天子)。到東周春秋時,仍為項子國。魯僖公十七年夏(公元前643年),魯國滅掉項子國,從此項子國國名即被取消,僅存項地名。2013年項城政府正式上報申請"千年古縣"。199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項城市。2005年河南試行省管縣政策,項城作為首批試點縣市,正式被河南省直管。

蓮花味精:1983年成立的河南省周口地區味精廠。該廠自成立以後,規模不斷擴大,業務不斷發展,1996年10月,經河南省體改委和周口地區行政公署聯合批准,在河南周口地區味精廠基礎上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蓮花集團2013年已形成年產12萬噸味精的生產能力,是中國最大的味精生產基地,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和國家確定優先扶持發展的300家企業集團之一,綜合經濟指數居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第88位。

防水工程:項城市是全國建設工程防水業興起的發源地。早在改革開放之初,該市建設工程防水業已形成規模優勢。該市現有農村勞動力65萬人,而從事建設工程防水業者就達30萬人,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的46%,占全國同行業人員的60%以上。組建的專業建設工程防水施工企業達3600多個,年創產值達165億多元,上繳利稅4.52億元。建設工程防水業收入占全市人均收入的55%。承攬建設有北京西客站、北京奧運體育館、中央電視台新址、北京奧運地鐵線、首都國際機場等大型工程防水項目,為國家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08年3月,我市被中國建築業協會防水分會命名為"中國建設工程防水之鄉"榮譽稱號。

手工鞋生產:2013年項城發展製鞋生產戶3000多家,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00多家,有1家企業被農業部認定為產品質量達標企業,5家企業註冊了自己的品牌商標,28個產品獲得"河南省名優產品"稱號。 每年有6000萬雙各類製鞋流向全國,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手工製鞋生產基地,也是河南省最大的棉鞋生產基地、河南省最大的鞋材生產基地。[2]

區位交通

項城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華北平原南部,與安徽省接壤,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阜陽機場距離不足120公里,周口通運機場的建設更是對項城交通區位的一個提升。周項路與地級周口市相通,西南為商水縣,駐馬店市平輿縣,東南為安徽省臨泉縣。東為沈丘縣,省道238與其相互連通,在往東可連接至安徽省,106國道與周口淮陽縣連通,兩地更是一河之隔,南部與安徽省臨泉縣相望,另外省道331,省道217也橫跨東西,項城是中西部通往長三角最佳門戶。境內漯阜鐵路東接京九西連京廣兩大動脈,改造後的漯阜鐵路更是成為了國家幹線鐵路。規劃中的鄭合高鐵(鄭合客運專線)更是對項城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大廣高速和南洛高速在市區交匯,毗鄰商周高速、京珠高速,將項城與省會鄭州緊密聯繫起來。水路方面,沙潁河通江達海,經皖、蘇等進入淮河、京杭大運河、長江等航道,可順利的抵達沿線城市和沿海城市。且水運運量大,價格低廉。

今日之項城,雄踞中原,水陸暢達,維繫八方,是豫東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客貨中轉站,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日益明顯。

簡介

項城市共有地表水1.49億立方米,地下水2.07億立方米,過境水20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212.56億立方米,常年可利用量2.04億立方米,實際利用量1.61億立方米。地下水老於埋藏深度,一般3-5米。項城大部分地下水屬鈣鎂型水質,礦化度低於0.013克/升,PH值一般在7-8.5之間,適宜於人畜用水和農田灌溉。總土地面積160.6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8.5萬畝,占62.2%農民人均耕地1.14畝;林地、村鎮、交通、溝河坑塘、渠道等用地60.68萬畝,占37.8%。

項城市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兼有南北之長,氣候溫暖適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豆類、高粱、薯類、芝麻、棉花、煙葉等30多種。水生物有藕、菱、蒲、葦、浮萍等10餘種。林木樹種主要有楊、柳、椿、楝、榆、槐、泡桐、蘋果、梨、桃、棗、柿、杏、李、梅等50餘種,此外還有淡竹、杞柳、紫穗、白蠟條等經濟林和小灌木。

蓮花仙女

隨着氣候的逐步變暖,南花北移在項城的實驗做的非常好,亞熱帶常綠植物廣玉蘭、雪松、桂花、枇杷、楊梅、棕櫚、竹類、香樟、黃楊、冬青、海桐、梔子、等紛紛落戶項城,這些亞熱帶植物成為北方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項城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兔、雞、鴨、鵝等,成以槐山羊和黃牛生產最為著名,是全國主要產區之一。魚類以鰱、鯉、鯽為主,此外還有野雞、野鴨、白鷺、黃鼠狼、刺蝟、野兔、蛇等益鳥益獸、微生物。

項城農業資源豐富,是河南省糧、油、畜產品的重點產區,全市年種植小麥105萬畝以上,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白芝麻獲國家原產地認證,脫皮芝麻、脫水蔬菜等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欄生豬100萬頭以上,有15家企業通過河南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勞動力資源充足,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5萬人,其中經過培訓的熟練工人達15萬人,用工成本比長三角地區低40%以上。

項城工業基礎良好,形成了以味精、皮革、醫藥、紡織為支柱的工業體系,規模以上企業118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省級產業集聚區1個,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8%。"蓮花"蟬聯中國味精行業標誌性品牌,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蓮花股份被確定為首批全國41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企業之一。城市功能完善,立足把項城建設成區域性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的目標,高標準實施了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詳細性規劃,基本形成了老城區、行政新區、城南新區、產業集聚區協調發展的城市格局。城區供電、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現代信息服務已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一批功能完備、物業管理優質的高檔住宅區相繼建成,具備了較好的人居環境。 發展環境優越,全市擁有外資企業19家,外貿經營權企業60家,外經經營權企業1家。建立了項城市產業集聚區和項城市製鞋工業集聚區,為企業發展創建了良好的平台。全力打造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務政府;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和並聯審批、限期辦結、首問負責、失職追究制,行政效能明顯提高。

行政區概況

項城市轄6個辦事處、15個鎮、花園辦事處、水寨辦事處、東方辦事處、蓮花辦事處、光武辦事處、千佛閣辦事處;南頓鎮孫店鎮李寨鎮賈嶺鎮高寺鎮新橋鎮付集鎮官會鎮丁集鎮鄭郭鎮秣陵鎮、王明口鎮、范集鎮永豐鎮三店鎮。市人民政府駐花園辦事處。[3]

歷史沿革

項城在周初年為項子國。是西周時封疆劃界分封的子爵,是封國而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或行政區劃之一,隸屬於周王(或周天子)。到東周春秋時,仍為項子國。魯僖公十七年夏,魯國滅掉項子國,從此項子國國名即被取消,僅存項地名。

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於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於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

秦始皇併兼六國,統一中國後,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改陳地為潁川郡,以陳為縣。項地歸屬於潁川郡,只有項地名而無項郡或項縣名。

秦末楚漢相爭之後,楚敗漢勝,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屬汝南郡。到東漢時,沿襲西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而無變更,仍為項縣,屬汝南郡。三國時期,仍為項縣,在曹魏統轄境域之內。項縣隸屬陳國。

晉代行郡國制。項縣名稱未變,西晉時先屬陳國,後改屬梁國。

南北朝時,戰爭頻繁,東討西伐,南征北戰,潁、淮流域歸屬時變,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 南朝劉宋時曾改項縣為項城縣,增一"城"字,屬於豫州陳郡。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均稱項縣,北魏時項縣隸屬陳郡,北齊時項縣改屬信州。南朝齊、梁也都仍稱項縣,梁時項縣屬因殷州。北朝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在項縣僑立的秣陵縣隸屬北丹陽郡,項縣仍隸屬陳郡。

隋朝統一中國後,確定為項城縣。五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金代時,項城縣隸屬河南府陳州。元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明代時,項城縣隸屬開封府陳州。

清代,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陳州府,疆域無大變化,但與西鄰各縣有插花地。

中華民國時,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時淮陽淪陷,一九四五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至項城縣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解放戰爭後期曾先後建立沈項臨縣和沈項淮縣,隸屬豫東行署。解放戰爭後,結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四鄰各縣進行邊境調整,從根本上解決了與鄰縣間的插花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底,項城縣城由秣陵鎮遷至水寨鎮。1949年至1953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專員公署。1953年至1958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專員公署。1959年至1961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員公署。1962年至1965年項城縣隸屬河南商丘專員公署。1965年至2000年項城縣(市)隸屬河南省周口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1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為改革開放發展特別試點縣。199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項城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設市,項城被周口市代管。

2005年,項城市成為河南五個重點擴權縣市之一,財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由河南省直屬。

1988年,南頓、賈嶺、丁集、新橋撤鄉設鎮。1995年,河南省民政廳以豫民行批字[1995]2號文批准項城市撤銷城郊鄉、水寨鎮設立辦事處的行政區劃調整意見(實際沒有實施)。1996年,李寨撤鄉設鎮。1997年,付集撤鄉設鎮。全市面積1108平方千米,人口103.7萬,轄9鎮9鄉,市政府駐水寨鎮。1998年,官會撤鄉設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1052468人,其中:孫店鎮72451人、賈嶺鎮66207人、新橋鎮57826人、官會鎮67946人、丁集鎮56187人、南頓鎮71463人、秣陵鎮10731人、李寨鎮64815人、付集鎮43400人、永豐鄉57867人、范集鄉59719人、三店鄉46120人、老城鄉46285人、高寺鄉57985人、王明口鄉60999人、鄭郭鄉60597人、水寨鎮(虛擬鎮)55389人、城郊鄉(虛擬鄉)96481人。

2001年,鄭郭、高寺、王明口撤鄉設鎮。

2005年,項城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秣陵鎮、老城鄉,設立新的秣陵鎮,秣陵鎮政府駐北關居委會。截至2005年12月31日,項城市轄12個鎮、3個鄉:秣陵鎮、南頓鎮、孫店鎮、賈嶺鎮、新橋鎮、官會鎮、丁集鎮、李寨鎮、付集鎮、高寺鎮、王明口鎮、鄭郭鎮;范集鄉、三張店鄉、永豐鄉。

經河南省和周口市人民政府批准,項城市決定撤銷城郊鄉、水寨鎮,調整南頓、鄭郭部分行政村,設立光武、花園、水寨、東方、蓮花、千佛閣6個辦事處。調整後的新城區面積為87平方千米,城區人口303603人。 原城郊鄉位於市區的南部和西部,轄29個行政村(武莊、趙營、從營、王溝、張寨、潘莊、尚關、後高營、後李窪、鄺花園、孔營、任營、韓老家、韓嶺、劉莊寨、劉祖師廟、劉菜園、郭莊、霍營、尚營、袁張營、呂店、祁莊、獅子李營、大廟、劉冢、蛤蟆寨、鄺莊、解莊),共61.4平方千米,146997人。 原水寨鎮位於市區東北部,轄11個居委會(南關居委會、東關居委會、西關居委會、鼓樓居委會、沙河居委會、沙南居委會、北關居委會、小新莊居委會、南郊居委會、西郊居委會、東郊居委會),4個行政村(胡營、劉堂、東張營、董營),共6.6平方千米,113190人。

氣候水文

項城市地處黃淮平原,地勢西北偏高,東南傾斜。海拔34-37米,局部最高海拔45米。

項城市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向暖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區,亞熱帶/暖溫帶季風氣候特徵都較明顯。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兼有南北之長。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能滿足南北方動植物的生長繁衍需要。

光能太陽輻射年總量平均每平方米為116.702千卡,有效光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57.13千卡,年平均日照時數2158小時。年平均溫度為14.70C。歷年平均初霜日在11月1日 ,最早出現在10月15日;歷年平均終霜日在3月31日,最晚出現在4月18日。平均無霜期為219天,最長年份為262天,最短年份公179天。無霜期80%,保證率為210天。

由於受季風環流的影響,一般而言,冬季盛行偏北的冬季季風,夏季盛行偏南的夏季季風。全年平均以偏北風最多。年平均風速3.1-3.6米/秒。項城年平均降雨量為960-1070毫米,特旱年500-560毫米,長江流域梅雨期對項城有着明顯的影響,每年暑期或夏秋之交都會有近2個月的連續陰雨期。

項城境內有沙、汾、泥、谷四大河道,沿河各有大小支流,匯納地表水東流。

潁河(亦稱沙穎河)發源於嵩山南境南麓,曲折東南流,經周口市、商水縣入項境,東至後師寨入沈丘縣境。納駙馬溝、人民溝、谷河等水,流域面積408平方公里。

汾河發源於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崗西的羅鼓泊,偏東流經商水縣至蔣橋始入項境,匯泥河入泉河,此河在項境流長45.4公里。南岸納北草河,北岸納港河曹河、真河、九棘溝、白龜溝等水,流域面積409平方公里。

泥河系上蔡縣黑河支流。黑河發源於漯河市東南的朱坡,流經包河橋,其下游稱泥河,至項城李寨鎮李五莊西入項境。曲折東去至黃廟穿越項、沈兩縣邊界,又東至崔大橋,流入沈丘縣境,匯汾河入泉河。此河兩岸有小泥河、南草溝、虹河、十八里溝、郭溝、長虹溝等較小的44條溝匯入。境內長33.52公里,流域面積362.5平方公里。

谷河位於沙、汾河之間,系坡水區的行洪河道,東南流至河頭入汾河。上游納有清水運糧河兩支流。境內全長36.25公里,流域面積592平方公里,1956年自柳杭西改道至後師寨注入沙河。流域面積503平方公里。[4]

經濟建設

2012年,全年生產總值完成197.6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7億元,增長2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22億元,增長1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2億元,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1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7009元,增長14%;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156.9億元,較年初增加30.8億元。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健康、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2年新上招商引資項目36個,總投資10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1.5億元。被省政府表彰為2012年承接產業轉移優秀成果單位。中電投、中石油、江蘇康寶醫藥、北京悅康醫藥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我市。2012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630萬美元、利用省外資金24億元、出口創匯總額8400萬美元,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012年全市重點項目64個,總投資278.6億元,億元以上項目41個,比2011年增加24個。其中,列入省重點項目2個,總投資48.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億元,已完成投資15.9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265.7%;列入周口市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43.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3億元,已完成投資30.7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77.7%;列入我市2012年"雙十五"工程項目30個,總投資14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9.4億元,已完成投資64.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8%;三次集中開工項目35個,總投資122.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6.1億元,已完成投資58.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5%。全年共爭取上級資金項目48個,總投資9.39億元,爭取資金2.9億元,項目爭取工作成效好、力度大。

完成工業增加值104.9億元,增長1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4億元,增長18.5%。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13.5億元,增長20.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3億元,增長97.3%。新增著名商標1個,省高新技術企業4個,省級節能減排企業1個。搶抓省政府對產業集聚區規劃調整機遇,調增規劃區面積6.6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達19.6平方公里,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潁河路南段、英糖路東段道路和枯河橋建設工程全部竣工;規模以上企業45家,實現稅收1.35億元,實現固定資產、新入駐億元企業個數、主營業務收入"三個翻番",載體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十二五規劃

今後五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力爭到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億元,年均增長13 %,較2011 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9億元,年均增長15%,較2011 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2億元,年均增長16%,較2011 增長110%;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0億元,年均增長25%,較2011 增長206%。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

致力於總量倍增,打造實力項城。未來五年,我市實現生產總值翻一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翻一番,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邁入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行列。繼續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實現由大到特、由特到強的轉變。大手筆推動產業集聚區建設,力爭進入全省十快;打造以蓮花生態工業園為龍頭的食品產業集群,建成全國知名食品產業園;培植銷售超5億元以上的皮革、醫藥企業8家以上;爭創2個以上全國名牌產品。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全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積極打造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致力於城鄉互動,打造魅力項城。未來五年,城市建成區面積要達到6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要達到60萬,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搶抓河南省首批中心城市組團發展的機遇,強力推進城南新區,改造提升老城區,完善行政新區、拓展產業集聚區,規劃發展文化旅遊區,五區互動,六城聯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雙擁模範城市、綠化模範示範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科學布局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商業、娛樂等設施網點,建設一批地標性建築和標誌性工程。圍繞"水清樹綠、街淨路暢、燈靚牆美"的目標,建設現代化宜居、宜業城市。

致力於改革開放,打造活力項城。構建有利於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政務運行更加高效、要素流動更加通暢、發展環境更加優越。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完善金融機構支持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壯大外向型生產、服務和貿易企業群體,力爭引進全國500強企業5家以上。重視招才引智,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全方位深化對外文化、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交流合作,城市開放度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最佳投資城市

中國排行榜網、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與《南方企業家》雜誌社在2010年成功發布"中國排行榜 2010中國最佳投資城市"排行榜單的基礎上,再度聯合組織評定"中國排行榜·2011中國最佳投資城市"。

我們從中國大陸650多個城市中,本着客觀、公正、嚴謹的原則,依據入圍城市的基礎設施、政府執政能力、稅收政策、產業創新能力、能源利用率、市場輻射力、產業積聚度、居民消費能力、人文文化、社會治安、人才政策等指標,對候選城市投資環境進行綜合評估。

19、河南省項城市(全國第19名,河南第2名)上榜理由: 項城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是河南距離長三角最近的水運城市,漯阜電氣化鐵路穿境而過,東連京九、西接京廣鐵路兩大動脈,是河南省5個重點擴權市之一。2010年,項城市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86億元,同比增長13 %;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4億元,增長60%;新建、擴建項目165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22個、500萬元以上項目72個。項城擁有產能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的蓮花味精。[5]

風景名勝

故城位於水寨西6公里,屬今市南頓鎮司老街村東北隅。該遺址是一處大型的歷史文化遺址群,含有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城址、南頓故城蛤蟆寨古墓群、南頓故城田園古墓群、光武台遺址及光武廟建築等歷史重要遺蹟和文物。故城在新運河西30米,其範圍要比南頓集大得多,司老街、崔街村還保存有舊城城垣殘跡。因久經洪水沖積淤積、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南、西、東三面多與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狀。僅北垣一段較為完整,高7米,最寬處10米,長215米。故城建於古代遺址之上。經試掘,遺址上層出土大量粗繩紋板,筒瓦片和泥質紅陶罐殘片,系漢代遺物。從城牆斷面看,可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內含有深襠鬲足,細繩紋殘陶片,夾沙灰陶鼎(足部)、蚌、鐮等遺物;中層有清晰的夯土層,厚7~15厘米不等,內含有深淺襠鬲足、粗細繩紋殘陶片,獸骨等遺物;上層(包括東起40米的城牆)內含大量的粗繩紋板瓦片。南頓故城內外古蹟"光武台"、"瞻星台",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光武帝劉秀進幸南頓,在縣舍置酒大會。此後不久,在城北建光武台,在城內建瞻星台。八角井在南頓城北高阜上,據傳漢光武帝(劉秀)被王莽兵追逼,投匿井中,因有蜘蛛網其上,秀得脫,今存殘跡。"大邸閣"在南頓城內。三國魏正始六年(245年),揚州刺史文欽與都督毋丘儉舉兵反,渡液至項。大將軍司馬師與荊州刺史王進兵發南頓,時有大邸閣,閣內有積糧。揚州軍往爭,交戰不利,儉等敗死。此閣遺址在清乾隆初期猶存。當時,被稱為項城八景之一"糧閣曉鍾"。"鹿苑寺"在南頓城東,梁天監四年(505年)創建,後不知毀於何時。"蕭公廟"在南頓城東門外,谷河南岸。以蕭公治水有功,故立廟祀之(清乾隆十一年《項城縣誌》有記載,建廟當在此之前)。"五源廟"在南頓南門內,建廟時間不詳。村民世代相傳,言南頓故城內外寺院有72所,至20世紀20年代時,寺院尚存10餘所:光武廟、鹿苑寺、濟源寺、東嶽廟、石佛寺、三官廟、鐵佛寺、娘娘廟、火神廟和內外清真寺等。

駙馬溝生態公園

駙馬溝原先是一條又髒又臭的污水溝。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的領導下,駙馬溝進行了徹底改造。其中的一期工程也已竣工。該河設計成曲折蜿蜒狀,兩岸是生態公園,北側有上千畝名貴樹種種植的人造森林,鐵蓮花等景區鑲嵌小河兩岸。水質清澈,風景優美。現已成項城市最好的娛樂休閒處。

袁世凱故居

袁世凱故居是著名歷史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誕生地。舊居位於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村,占地270畝,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傳統風格的各式建築248間,周圍是1800米長、10多米高的寨牆,6座炮樓及三道護城河。舊居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布局,分東、中、西三組縱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連,形成一片完整且別具風格的建築群。建築群由傳統磚瓦、木材、白灰等建築材料構成,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特色。房屋頂脊之處,皆有獅、虎、豹、馬、猴等磚雕,四角挑檐高聳,飾有龍紋獸尖、直指蒼穹,氣勢恢宏。

袁世凱行宮

袁世凱行宮位於項城市區中心十字路口南側路西。袁世凱行宮建於1907年,1917年落成。該行宮建築布局坐西向東,由左、中、右三軸三進院落組成,鳥瞰為一"富"字。1982年,左、右軸院及中軸前院拆除,現存中軸院落群的中、後兩節天井院,保存樓房8座36間,屬典型的清代宮廷式建築群。198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項城市博物館。主要展出項城市的歷史及袁世凱生平事跡。

南頓故城和袁寨古民居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

項城小吃

白吉饃

白吉饃又稱肉夾饃,創始人是項城袁樓村人,原在陝西咸陽創業,總店後遷在西安,中國有10000家連鎖店,號稱中國漢堡王,白吉饃夾肉現遍及全國各地。

中式漢堡

項城的中式漢堡最早出現在原德銀購物中心超市(現萬果園購物中心),後來路邊小攤出現了一種具有中西特點的改進型中式漢堡,一種餅外觀類似麥肯漢堡的麵包,上面灑了些許芝麻,吃起來皮焦里軟、微甜爽口,很受學生的喜愛。最典型的張記中式漢堡雖然是小攤經營,但已實現自動化生產。

熱豆腐

熱豆腐又叫"大羅圈豆腐",因用羅圈壓制而得名,其特點細嫩爽口、筋道好吃。孫店人有"一天不吃熱豆腐,渾身上下不舒服"之感,外地人有"吃了孫店熱豆腐,常年留下不想走"的感慨。

孫店熱豆腐製作工藝精細,共有揀豆、泡豆、磨豆、慮漿、熬漿、石膏點制、羅圈壓制等幾十道手工工序。揀豆:就是要去除霉豆、殘豆,把品相好、籽粒飽滿的黃豆挑揀出來;泡豆:即用清水泡製黃豆,一般泡製一夜,用水不能用自來水,必須用地下水;磨豆:即把黃豆打碎,磨製成糊狀,要用石磨進行磨製;慮漿:把磨製好的豆漿放到細密的濾網上過濾,搖晃成團,主要是去除豆渣,一般搖晃2小時左右為宜;熬漿:把過濾好的豆漿加熱熬製10分鐘左右,加入石膏進行點制;羅圈壓制:就是用大羅圈把點制好的豆腐壓製成圓狀。這樣做出的熱豆腐筋道爽滑、細嫩爽口,周莊村豆腐工匠解傳文兄弟倆做出的豆腐用刀切片後,用手甩不斷、不爛,堪稱一絕。

項城名人

蔡衍

蔡衍(168-121),字孟喜,《後漢書》說他是"汝南項人",具體出生地不詳。他年輕時曾在家鄉設立學館,用禮讓教化學生和百姓。善於處理民間糾紛爭訟,對所有爭端都能公平公正地進行調解。因此,鄉里人有了爭端,都找他解決,即使被他判作無理的一方,也口服心服。 桓帝時(132-167)舉孝廉,不久,任冀州剌史。當時,正值宦官與朋黨之間鬥爭激烈,蔡衍不畏懼二者,亦不介入二者之爭。"中常侍"具瑗,曾請蔡衍舉薦他的弟弟具恭為"茂才",被蔡衍斷然拒絕。蔡衍還上書彈劾河間相曹鼎。曹鼎是中常侍曹騰的弟弟,曹騰拜託大將軍梁冀寫信向蔡衍說情,蔡衍居然一字不回,結果曹鼎獲罪,被降為"左校"。

外戚大將軍梁冀,聽說蔡衍名氣很大,想和他見面交往,蔡衍託病不去見他,被梁冀暗恨在心。恰好當時南陽太守成瑨因受宦官誣告,被送給廷尉議罪,蔡衍和議郎劉瑜上表想救他,言辭激烈,被連坐免官。從此以後,蔡衍就隱居鄉里,閉門不出。靈帝即位,準備重新任命蔡衍為"議郎",但蔡衍剛因病去世。

《後漢書·黨錮》及宣統三年《項城縣誌》有傳。

逮事鄭玄,後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士燮命為長史。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黃武四年,權為太子登娉周瑜女,秉守太常,迎妃於吳,權親幸秉船,深見優禮。既還,秉從容進說登曰:"婚姻人倫之始,王教之基,是以聖王重之,所以率先眾庶,風化天下,故詩美關雎,以為稱首。原太子尊禮教於閨房,存周南之所詠,則道化隆於上,頌聲作於下矣。"登笑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誠所賴於傅君也。"病卒官。著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凡三萬餘言。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雲。

歷史評價:陳壽:程一時儒林也。

應瑒

應 瑒(177--217年),字德璉,東漢南頓縣(今項城)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父名應珣,官至司空掾(掾為古屬官之通稱)。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瑒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瑒處於漢、魏戰亂時期,對人民的災難深感同情,在他的《靈河賦》、《愍驥賦》、《征賦》和《公宴賦》等作品中都有較深刻的反映。

周興嗣

公元?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陳郡項人。生年不詳,卒於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博學善屬文。武帝時,拜安成王國侍郎。帝每令興嗣為文,如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次韻王義之書千字文。每奏,輒稱善。官終給事中。興嗣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書》及《兩唐書志》)傳於世。

貢獻

《千字文》,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

袁世凱

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復辟稱帝被推翻。做了83天皇帝,鬱鬱而終。其孫袁家騮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

袁克文

1889年-1931年,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號寒雲,又署龜庵,河南項城人。袁克文自小師從碩儒嚴修等人,深得他們的指教和薰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琴棋書畫俱是行家。號稱"南有杜月笙.黃金榮.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所生。長兄袁克定。1931年死於天津。葬於楊村,方地山為其撰寫碑文。才華橫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崑曲名票,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

張伯駒

1898-1982年,河南項城人,生於官宦世家,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稱為"民國四公子"。是我國老一輩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後漢書》可查者二十多人。 民國四公子,項城占了兩個。

黃維剛

黃維剛(1897~1943)字震三,號雨辰,項城鄭郭范營人, 1919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1922年轉入馮玉祥西北軍11師,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直至第二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謀長、第二集團軍軍官子弟學校校長等。中原大戰後,部隊被改編為第29軍。

文化遺產

黃廟石橋

位於項城市東南30公里付集鎮黃廟集內,老泥河西來東注,河南岸屬沈丘縣所轄,河北岸屬項城版圖,兩縣以河橋為界。其南岸有一古廟,名為黃廟,內俸閻王神位。因迷信中的閻王爺是撐管民人生死薄的主宰神位,所以數百年來,黃廟香火經久不衰。清同治末年,黃廟居士李金路為泥河北岸群眾來皇廟進香火,親自到各地化緣捐資,攜所得銀錢到山區製作建橋石料。歷時三年,將石料構件運回。光緒二年(1876年),石橋落成。

該橋全系紅石壘砌而成。橋一孔,現存南北長27.5米,寬4米。原為六孔,抗戰時期,最南側的拆掉。五孔,每孔跨經4.6米,欄杆至水面4.5米。橋兩側分別為16個欄杆,每欄杆上刻石獅、石猴,形象逼真。橋欄板上亦刻有各種花紋圖案。中間兩孔券頂各為一石雕長龍。龍頭朝西,龍尾向東。只要水面到龍頭,絕對發水,這是一個很好的水標。

現保存捐贈碑,清石,碑高1.7米,寬0.5米,厚0.8米。楷書碑文,簡述修建黃廟橋情況和捐資姓名數目,光緒二年立石。

鹿苑寺舊址

鹿苑寺位於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東崔街北側。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武帝肖衍創建。唐德中建中(公元780-公元783)年間,敕修,寺宇較前更為盛。元末毀於亂。明宣德五年(1430年)牛首僧懷忍重修。正德(1506-1521)年間,僧洪錦同鄉民張釗鬻產捐修,寺尚巍煥,僧亦輻集。嗣後鄉民陳守身、張養性重修。至清宣統三年(1911)殿宇無存,瓦石頹敗,惟寺後銀杏兩株,高數丈,周圍丈余,枝柯相交,參天蔽日,寒氣襲人,雖盛夏亦然。1959年,東邊的一株銀杏被大風颳倒。幾年前,另一株銀杏毀於大火。

楊冢遺址

楊冢遺址位於河南省項城市范集鄉李莊行政村楊冢自然村西北隅。1976年周口地區文物考古學習班在此發掘,根據出土遺物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後范集鄉政府在遺址上建立磚窯廠,燒磚取土,將遺址挖成一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窯坑。現窯坑西邊為遺址的一小部分。

戰國秦漢遺址

高大莊戰國秦漢遺址位於河南省項城市高寺鎮袁樓行政村,北靠汾河,西臨於營行政村,李莊、楊莊、高大莊自然村坐落於遺址之上。該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出土大量春秋戰國、秦、漢遺物。曾在楊莊村後出土過西漢窖藏青銅洗22件,在李莊、楊莊、高大莊、袁樓村內出土大量蟻鼻錢。根據《袁和郡縣誌》文獻記載,推測此處應為漢代和城縣城。

柳杭石橋

柳杭石橋位於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鄉柳杭行政村磚寨自然村中央。石橋為咸豐六年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該橋為三拱紅石橋,長17米,寬5.5米,拱長2.9米。路面用方石鋪成,橋下溪水環繞,池塘花荷飄香,屬項城八景之一。橋欄杆用大方磚砌成,現已無存。

廣陽古廟

廣陽古廟位於河南省項城市孫店鎮廣陽行政村廣陽自然村中央,東西大街北側。據傳:該廟建於明朝末年,由楊姓倡捐修建,興盛於清初,占地120畝,廟宇120多間,有山門、東西廊房、天爺殿、奶奶殿等,還有澆花井72眼,僧、道、尼幾十人。現僅存天爺殿三間,建築面積南北長7.7米,東西長10.05米,房高3.5米,牆厚0.60公分,方根基1.75米。座北向南,八級台階,門台高4.4米,東西台階長6.6米。

袁氏家族墓地

袁氏家族墓地位於河南省項城市高寺鎮袁閣行政村東北隅。該墓地為項城名門望族袁氏家族的墓地,自清初至民國初年埋葬了34位袁氏後人,其中袁氏家族奠基人袁耀中與郭太夫人都安葬於此。據傳,袁氏祖先自老城西年灣村遷至高寺東北北行坡村。後因祖上病故,運回年灣村下葬時,路經袁閣村棺木繩斷,故就地而葬。後來,袁氏家族從北行坡村遷居袁閣村,居住近百年。

現代教育

項城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13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職業中專1所,初中71所,小學423所,幼兒園12所,特殊學校1所。在校學生263149人,在職教職工10539人。

"兩基"工作成效顯著。1996年10月,提前兩年通過省"普九"驗收,並榮獲全省"普九"先進市稱號。2000年10月,順利通過省政府"兩基"復驗。2001年6月,被教育部、財政部、計委聯合表彰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市,成為周口市惟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普通高招成績綜合排名蟬聯四年周口市第一,2002年、2003年先後兩次受到周口市人民政府通令嘉獎。2004年,在周口各縣區奪得本科總上線人數、二本上線人數、一本上線人數、個人最高分四項第一,市一高考生楊森摘取全省"文科狀元"桂冠。中招成績連續五年居周口各縣區首位。2000年7月,第二實驗中學榮獲"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職業教育取得突破。2001年5月,項城中專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填補了項城市無國家級重點學校的空白。2003年,又被省教育廳等四廳、局聯合表彰為"全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2013年,該校全日制在校生2800多人,就業安置率達98%以上,成為周口市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

項城普通高招在連續12年上台階的基礎上,2013年再創佳績,取得一本上線人數、本科上線率、文科高分層人數等多項周口市乃至全省第一,實現新的跨越。[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