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頓流體
非牛頓流體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非牛頓流體,是指不滿足牛頓黏性實驗定律的流體,即其剪應力與剪切應變率之間不是線性關係的流體。非牛頓流體廣泛存在於生活、生產和大自然之中。絕大多數生物流體都屬於所定義的非牛頓流體。人身上淋巴液、囊液等多種體液,以及像細胞質那樣的「半流體」都屬於非牛頓流體。
實例
非牛頓流體廣泛存在於生活、生產和大自然之中。
絕大多數生物流體都屬於所定義的非牛頓流體。人身上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種體液,以及像細胞質那樣的「半流體」都屬於非牛頓流體。
高分子聚合物的濃溶液和懸浮液等一般為非牛頓流體。聚乙烯、聚丙烯酰胺、聚氯乙烯、尼龍6、PVS、賽璐珞、滌綸、橡膠溶液、各種工程塑料、化纖的熔體、溶液等,都是非牛頓流體。石油、泥漿、水煤漿、陶瓷漿、紙漿、油漆、油墨、牙膏、家蠶絲再生溶液、鑽井用的洗井液和完井液、磁漿、某些感光材料的塗液、泡沫、液晶、高含沙水流、泥石流、地幔等也都是非牛頓流體。
食品工業中的番茄汁、澱粉液、蛋清、蘋果漿、濃糖水、醬油、果醬、煉乳、瓊脂、土豆漿、熔化巧克力、麵團、米粉團、以及魚糜、肉糜等各種糜狀食品物料也都是非牛頓流體。
特性
射流脹大(也稱Barus效應,或Merrington效應)
如果非牛頓流體被迫從一個大容器,流進一根毛細管,再從毛細管流出時,可發現射流的直徑比毛細管的直徑大。射流的直徑與毛細管直徑之比,稱為模片脹大率(或稱為擠出物脹大比)。對牛頓流體,它依賴於雷諾數,其值約在0.88~1.12之間。而對於高分子熔體或濃溶液,其值大得多,甚至可超過10。一般來說,模片脹大率是流動速率與毛細管長度的函數。模片脹大現象,在口模設計中十分重要。聚合物熔體從一根矩形截面的管口流出時,管截面長邊處的脹大,比短邊處的脹大更加顯著。尤其在管截面的長邊中央脹得最大。因此,如果要求生產出的產品的截面是矩形的,口模的形狀就不能是矩形,而必須是四邊中間都凹進去的形狀。
爬杆效應(也稱為Weissenberg效應)
1944年Weissenberg在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公開表演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隻有黏彈性流體(非牛頓流體的一種)的燒杯里,旋轉實驗杆。對於牛頓流體,由於離心力的作用,液面將呈凹形;而對於黏彈性流體,卻向杯中心流動,並沿杆向上爬,液面變成凸形,甚至在實驗杆旋轉速度很低時,也可以觀察到這一現象。在設計混合器時,必須考慮爬杆效應的影響。同樣,在設計非牛頓流體的輸運泵時,也應考慮和利用這一效應。
無管虹吸或開口虹吸
對於牛頓流體來說,在虹吸實驗時,如果將虹吸管提離液面,虹吸馬上就會停止。但對高分子液體,如聚異丁烯的汽油溶液和百分之一的POX水溶液,或聚醣在水中的輕微凝膠體系等,都很容易表演無管虹吸實驗。將管子慢慢地從容器撥起時,可以看到雖然管子己不再插在液體裡,液體仍源源不斷地從杯中抽出,繼續流進管里。甚至更簡單些,連虹吸管都不要,將裝滿該液體的燒杯微傾,使液體流下,該過程一旦開始,就不會中止,直到杯中液體都流光。這種無管虹吸的特性,是合成纖維具備可紡性的基礎。
湍流減阻(也稱Toms效應)
非牛頓流體顯示出的另一奇妙性質,是湍流減阻。人們觀察到,如果在牛頓流體中加入少量聚合物,則在給定的速率下,可以看到顯著的壓差降低。湍流一直是困擾理論物理和流體力學界未解決的難題。然而在牛頓流體中加入少量高聚物添加劑,卻出現了減阻效應。有人報告:在加入高聚物添加劑後,測得猝發周期加大了,認為是高分子鏈的作用。雖然湍流減阻效應的道理尚未弄得很清楚,卻己有不錯的應用。在消防水中添加少量聚乙烯氧化物,可使消防車龍頭噴出的水的揚程提高一倍以上。應用高聚物添加劑,還能改善氣蝕發生過程及其破壞作用。
其他性質
非牛頓流體除具有以上幾種有趣的性質外,還有其他一些受到人們重視的奇妙特性,如拔絲性(能拉伸成極細的細絲,可見「春蠶到死絲方盡」一文),剪切變稀(可見「腱鞘囊腫治癒記」一文),連滴效應(其自由射流形成的小滴之間有液流小杆相連),液流反彈等。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