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虚山景区
青虚山景区
位于河北省唐县齐家佐乡境内,最高峰海拔998米,三座主峰和十几座峰林构成了景区特有的地貌景观,风景区内秀峰林立,峡谷幽深,还有参天古树,飞瀑甘泉。据《唐县志》载:青虚山因“四时之气清而熙,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得名。青虚山多为石灰岩,久经风雨溶蚀,形成了“如青笋、似狼牙、像箭镞、直刺云天”的奇峰峻岭。[1]
名称来源
青虚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大茂山)左臂。唐河从东、北两侧环山而过。古长城在其北麓雄峙,沿线的倒马关、插箭岭、紫荆关,自古成为同塞外交通的咽喉。山前面对华北大平原,形势十分险要。此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相传葛洪及其夫人鲍姑在这里采药行医,炼丹治病,人们为纪念他们,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葛洪山”。地方志及山上的碑文多处记载着他们夫妻的行踪和业绩,山上山下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们美好故事和传说。
景区特点
青虚山多为石灰岩,久经风雨溶蚀,形成了“如青笋、似狼牙、像箭镞、直刺云天”的奇峰峻岭。
青虚山后的西胜沟,飞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常流,秀丽的两处龙潭,显得灵气十足,十几里长沟怪石嶙峋,狼牙交错,陡峭的悬崖上长满了钟乳石。石花、石笋、石乳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满沟满沟的杜鹃、海棠,满坡满坡的葛藤和灌木,泉水飞溅,一派南国风光。
发展历史
青虚山又名葛洪山,晋代著名道学家葛洪“幼年慕道,壮而出仕,老而归真”;“披荆斩棘而入,攀藤扶葛而上”,来到青虚山修炼。至今山上洗心泉、青虚宫、药碾、晒艾台、仙奕石等遗迹犹存。 据清乾隆年间陈效元的《葛山指掌图》载:青虚山有紫云峰等四峰、三岩、九洞、四峪、二园、二寨、二崖、二潮等自然景观40余处。远眺此山,“万峰耸翠,霁瞑不时,烟霞无定,青虚耸翠”,为唐县古八景之一。 据《重显子返真碑》载:全真教主丘处机派其弟子陈道义(号重显子)到青虚山传经布道,发展信徒,兴建关庵。到清朝末年,这里的各种寺、庙、观、庵达100多处。尤其是三月十五青虚山庙会,五州八里数十万香客云集青虚山,更是盛况空前。
乾隆皇帝到五台山进香,路过此地,见此山雄伟壮丽,派大臣董邦达两次到青虚山勘察,画了一幅全图和八幅小景,至今留存在故宫博物院。并御笔书写“紫云峰”、“凤凰石”两块玉匾镶嵌在悬崖上。 经保定,走保涞路在顺平县神北转弯,南行3公里到达神南村,西行过唐河,南行3公里即可到达。走保阜路在唐县白合镇北行,到齐家佐村,北行5公里到青虚山。保定距青虚山63公里。[2]
文化渊源
青虚山分上清虚、下清虚。葛洪大殿、洗心双泉、炼丹古井、炼丹灶、药碾、爆艾台、清虚宫、留云院等与葛洪 真人有密切关系,现保存完整无缺。据清同治十年《重修葛公殿碑记》记载,青虚山自葛洪真人隐居得道后,名气大增,文人骚客、达官显贵云涌而至,形成了以道教为主流的青虚山文化。
青虚山道教历代持续发展,经过唐、宋、金、元时期,内战连续百年,生灵涂炭。道教全真派宗师丘处机劝元太祖成吉思汗少杀生灵,有功于世,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尊为国师。凡加入全真教者皆免死免赋。随着全真教在北方的兴起,丘处机派大弟子陈道益到青虚山传道,此时修筑庙宇100多座,盛极一时。元明清三代,规模再次扩大,信徒香客络绎于途,摩肩接踵,达10余万人。山上已修起殿堂10余处,进香观光者四季不断。青虚山作为道教圣地,也是在此时兴旺起来的。
自从洞虚真人陈道益开辟全真龙门派道场到解放前期,龙门派在青虚山传续十九代。解放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众多道教龙门派弟子均赴青虚山修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