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裕平
霍裕平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7年8月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湖北黄冈 |
民族 | 汉 |
母校 | 北京大学物理系 |
职业 | 物理学家 |
物理学家。1937年8月出生于湖北黄冈人[4]。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州大学教授[5]。曾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合肥分院院长。霍裕平曾任《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等刊物编委[6]。
目录
教育背景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工作经历
- 1967年在中科院“五七干校”劳动一年,回所后先后在激光研究室及等离子体研究室从事实验及理论研究工作。
- 1974年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到合肥参加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负责大型托克马克“8号工程”的物理设计。
- 1978年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提为研究员,被推荐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并受到大会奖励。
- 1979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一年,期间访问了在其附近的美国核聚变研究中心,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1980年辞谢美方续邀回国。
- 1982年被科学院任命为合肥等离子体物理所所长兼合肥分院院长,主要负责等离子体物理所的大型核聚变研究工作,并参与领导国家核聚变研究。
- 1989年力排众议,领导建设我国大型超导托克马克HT-7。通过与俄罗斯及法国科学家、工程师的合作组建我国自己的核聚变及低温超导科学工程队伍。
- 199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4年,HT-7建成并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 1996年,辞去科学院所有职务,到郑州大学任教,领导建立了材料物理实验室和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
- 1997年受命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并作为能源小组召集人,三次领导起草了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参加确立立项指南、评审、检查等工作。
- 1998年起,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
- 2003年,被任命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 领导了国内论证工作并参与了国际谈判工作(负责技术方面)。
- 2007年以后,组织郑州大学一些教师编写新的大学基础物理教材,力求反映二十世纪以来近代物理的基本内容,以及与当代高新技术有关的物理基础。
研究方向及领域
主要从事固体物理、非平衡态统计、光信息处理、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有很高的物理理论造诣,是我国理论物理界的权威之一。他长时间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委员、国家学位委员会物理评
审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能源领域招集人等。从2002年至2007年任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
家,负责我国有关技术工作。他领导和组织了我国大型超导托克马克HT-7的建设,并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HT-7U计划的主要建议者。他还首次系统地解释了稀土离子对铁
磁共振的影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奖项及荣誉
-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4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87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 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199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功臣荣誉称号。
学术成就及著作
重要论文:
- “稀土离子对铁磁共振的影响”。
- “用光学方法实现任意线性变换”。
- “等离子体静态稳定性”等。
出版专著:
- 《非平衡态统计理论》。
视频
参考资料
- ↑ 中国科学院
- ↑ 郑州大学
- ↑ 郑州大学
- ↑ 物理学家。1937年8月出生于湖北黄冈人,mren.bytravel.cn/Ce...- 2022-5-23
- ↑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州大学教授,北京大学 - www.phy.pku.edu.cn/...- 2022-8-3
- ↑ 霍裕平曾任《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等刊物编委,郑州大学 - www5.zzu.edu.cn/w...-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