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雪白的牆(梁小斌詩歌)

《雪白的牆》是詩人楊煉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目錄

作品原文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早晨,

我上街去買蠟筆,

看見一位工人

費了很大的力氣,

在為長長的圍牆粉刷。


他回頭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

以後不要在這牆上亂畫。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這上面曾經那麼骯髒,

寫有很多粗暴的字。

媽媽,你也哭過,

就為那些辱罵的緣故,

爸爸不在了,

永遠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還要潔白,

還要潔白的牆,

一直閃現在我的夢中,

它還站在地平線上,

在白天裡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我愛潔白的牆。


永遠地不會在這牆上亂畫,

不會的,

像媽媽一樣溫和的晴空啊,

你聽到了嗎?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1980

鑑賞

詩人以含蓄蘊藉的象徵手法來描寫記載「文化大革命」帶給人們累累傷痕的「牆」。使讀者在傷感迷惘的氛圍中聯想起那充斥着無休止的批鬥、中傷甚至草菅人命的黑色年代。


詩人將對歷史的反思與走出迷惘失落的希望灌注在「雪白的牆上」。「這上面曾經那麼骯髒,寫有許多粗暴的字」,我們從中隱約感受到大字報滿天飛、紅衛兵與造反派打砸搶的特定時代氛圍。「媽媽,你也哭過,就為那些辱罵的緣故,爸爸不在了,永遠地不在了」,「雪白的牆」並非普通之牆,上面橫七豎八的批鬥標語可以輕而易舉地葬送一個家庭。那「粗暴」的字,讓無數人家破人亡,無辜地「殉葬」,無數人帶着心靈的傷疤以淚洗面,艱難度日。詩人感受到歷史的悲哀,並向不堪回首的十年「文革」進行悲戚的控訴。


而今,雨過天晴,歷史揭開了驚心動魄的那一頁。詩人買「蠟筆」時「看見一位工人,費了很大力氣,在為長長的圍牆粉刷」,他微笑着讓「我」「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以後不要在這牆上亂畫」。人們正奮力挽救歷史性的錯誤,人性沉淪、獸性彰顯的歷史已被新的時代拋在了身後,舊日的傷痕正被輕輕撫平。「比我喝的牛奶還要潔白,還要潔白的牆,一直閃現在我的夢中」,詩人嚮往美好的生活,對未來欣喜不已。這堵牆「站在地平線上,在白天裡閃爍着迷人的光芒。我愛潔白的牆」,詩人走出迷惘困頓,心情豁然開朗,欣慰之下,向世界呼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的宣言:「永遠地不會在這牆上亂畫,不會的,像媽媽一樣溫和的晴空啊,你聽到了嗎?」


全詩共八節,「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重複出現了三次。詩人用孩童的語言,稚嫩的聲音向人們訴說着自己對和平美好生活的神往。正如詩人所言:「單純是詩的靈魂,不管多麼了不起的發現,我卻希望通過孩子的語言來說出,這正給詩歌增添單純真摯的情懷,同時也洋溢着些許淒涼。」

作者簡介

梁小斌(1954年-),1954年出生於安徽合肥, 朦朧詩代表詩人。

自1984年被 工廠除名後,一直靠階段性的打工為生。他前後曾從事過車間 操作工、 綠化工、 電台編輯、 雜誌編輯、計劃生育宣傳幹部、 廣告公司策劃等多種職業。

1972年開始 詩歌創作,他的詩《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雪白的牆》被列為新時期朦朧詩代表詩作。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詩作被選入高中教材。 著有詩集《少女 軍鼓隊》(中國文聯1986年版),思想隨筆集 《獨自成俑》(天津社科2001年版)《地主研究》(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 《梁小斌如是說》(即出)。詩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雪白的牆》選入《 百年中國文學經典》。《雪白的牆》(選入 高中語文教材)獲1982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獎。   

新時期文學啟蒙時這位詩人堅實、清澈、透明而深邃的詩句,在中國所有城市的曠野呼嘯而過,他樸素而寓意深切的詩歌依然影響着現在的人們。[1]   

梁小斌詩歌中蘊涵的深情和智慧,是漢語寫作歷程一個多棱面的見證,更難得可貴的是,這樣冰塊一樣生活着的詩人,通過自己臥薪嘗膽的努力,恢復或說綿延着一種純粹、高貴的文學理想:以透明消解陰晦,以深沉埋葬淺薄,以少戰勝多。」

冬天,文化界發生一件着名事件:因為「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而家喻戶曉的朦朧詩人梁小斌,因腦梗在北京入院,顱內血栓面積較大,受視神經壓迫雙眼導致失明。他是非體制內作家,既無醫保社保,也沒有退休工資的他陷入困境。這件事經過詩人葉匡政披露,引發了一場社會自救熱潮,眾多詩友伸出援手,僅僅10天之內,就收到捐款過百萬元。

「梁小斌困境」當時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廣泛討論,生活的困頓只是表面的,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世人無法了解他作品的真正價值,才是他面臨的真正困境。[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