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难忘疙瘩汤(王京元)

难忘疙瘩汤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难忘疙瘩汤》中国当代作家王京元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难忘疙瘩汤

我从小爱吃疙瘩汤,直到如今,还是久吃不厌,难以忘怀。

疙瘩汤是一道广泛流传于北方的传统美食。似汤非汤,营养丰富,简便易作,美味好吃。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特色的疙瘩汤做法,例如在河南,疙瘩汤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有老式鸡蛋疙瘩汤和沙盖疙瘩汤等。在陕西榆林地区,沙盖疙瘩汤是一道特色小吃。以当地特有的野菜沙盖为原料,制作出的疙瘩汤即糯又香。在山东,山西,北京等地也有着不同的做法和风味。如海鲜疙瘩汤,蛤蜊疙瘩汤,老北京疙瘩汤等。这些不同风味的疙瘩汤体现了中国北方地区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疙瘩汤的汤可以是清水或排骨汤,鱼汤,骨头汤等。疙瘩汤是面食容易消化,既可以做成素的蔬菜疙瘩汤,也可做成有肉的荤疙瘩汤。用鸡蛋肉类做成的疙瘩汤,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可以补充蛋白质。对身体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来说,更适合清淡素的疙瘩汤,以鸡蛋,油麦菜,菠菜,西红柿等为主。疙瘩汤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据说疙瘩汤源于西汉。相传西汉大将陈汤,在西域攻打匈奴时,有一次得知粮草不足,遂下令火头军把剩余不多的面和野菜一起煮成汤,以节约粮草。出乎意料,只有些许面疙瘩的汤,既能充饥还能御寒,让大军顺利渡过了难关,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后来这种疙瘩汤的做法被士卒传到民间,逐渐流行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精致起来。

说到疙瘩汤就不免想起我奶奶。奶奶对我体贴入微,视如己出。我从小在她怀抱里长大,奶奶对我非常疼爱,我对奶奶也有着深厚的感情。1962年的秋天,十二岁的我考上了淄博六中。人们常称“光被中学”,在当地可是遐迩闻名;其前身是所教会学校,由英国传教士创办。学校教学质量很高,是一所省重点学校。我分在二十六级二班,初中共招六个班,一二班叫五年一贯制大改实验班,即五年连读学完高中课程。我很幸运,有缘来到六中,心情激动,高兴万分。

新生第一年跑校,我每天上学,往返来回,一趟大约十余里。村南的宗家村,有我的两个同学,侯荣仁和赵立才。每天我们一起结伴同行。每逢早上,天还没亮,奶奶就起床做我爱吃的疙瘩汤。先把锅烧热,放入食油,油热放葱花炝锅,加水煮开,碗中倒入面粉,放水搅成黏稠的面疙瘩,用筷子拨入锅中,锅中打个鸡蛋,中火烧至七八分钟,香喷喷的面疙瘩汤就做好了。奶奶喊我起床,洗涮完毕,我狼吞虎咽吃起疙瘩汤。疙瘩汤味美,香气四溢,鲜香扑鼻,其独特的口感,让我如痴如醉。奶奶看我那贪吃的面相,绽放出幸福的笑脸。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面食很缺,异常珍贵。一碗疙瘩汤,饱含了奶奶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爱意。吃饱喝足,天刚蒙蒙亮,奶奶迈着蹒跚的脚步,送我去上学。行至前边宗家村,我约上同学结伴而行。这样的日子风雨无阻,日复一日。直到初二我开始住校,回家变成了一周一次。一直到1968年夏天,我中学毕业返乡,才结束了这吃疙瘩汤的特权。长年累月的生活,疙瘩汤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百吃不厌,因为它香,香味四溢,吃后回味无穷。因为它甜,有浓郁的麦香味,里边包含着浓浓的亲情,甘之如饴,永记心中。至今还时常想起,那香,那甜,那味,那温情……

后来我幸运地上了大学,在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过上了规律的学校生活,吃上了大米白面。我仍是想念家中那美味的疙瘩汤。每逢放假,我重回故乡,再次品尝奶奶做的疙瘩汤,成了我的嗜好和习惯。条件渐好,日子过得较前富裕,仍挡不住疙瘩汤的吸引和魔力,我喜欢它,每次都要过足口瘾,方才罢休,吃后感到回味无穷。

大学毕业,我来到平阴,先当教师,后进机关。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县政协工作。奶奶一直陪我在平阴生活,帮我照顾两个孩子,料理繁重的家务,让我安心地忙于工作。直至我临去纪委前夕,那年她84岁,因年龄太大,回老家后再没回来。奶奶在时隔三岔五,总爱给我们做顿疙瘩汤。因为那时工作繁忙,在家时间仓促,做疙瘩汤省时省力,又美味好吃,营养丰富,全家人都喜欢。两个孩子也继承了我的基因和传统,对疙瘩汤情有独钟,非常爱吃。每次喝疙瘩汤,都争先恐后,大快朵颐,肚儿圆圆,方才罢休。疙瘩汤非常美味,滋养了我们一家人。我和孩子们喝着疙瘩汤长大,总是百吃不厌,爱不释手。奶奶在陪伴中日益变老,对我一家充满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热爱。他老人家伴我一生,爱我一世,辛苦劳累,又帮我把儿子看大。老人家回老家后仍念念不忘我们,我们也经常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九十岁去世。在弥留之际,还一再叮嘱我妹妹“千万别冷落了你大哥一家”。他老人家走了,他的浓厚深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现在我也老了,奶奶已过世多年。但她那慈祥的笑脸,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眼前浮现。他那博大胸怀,深情厚意,我永远不会忘记。

“绿菜疙瘩鸡蛋汤,可口温柔润胃肠。”鲜香味美疙瘩汤,寄托深情与希望,疙瘩汤美味飘香,亲情永在滋味长。[1]

作者简介

王京元,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山东平阴县退休干部。近年来开始写作,作品屡见县报。

参考资料